首页>党派·声音>自身建设 自身建设
《“七一”书感》
台盟及其前辈的中共情怀
谢雪红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九周年,
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人民恐后争光。
共产党是东升的太阳,
照遍全国,光芒万丈。
照到那里,那里有诗篇,
照到那里,那里有歌唱。
歌唱毛泽东,
歌唱共产党。
——《“七一”书感》 谢雪红
这是196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39 周年之际,台盟首任主席谢雪红回首往昔,感慨万千,所作的诗作,以诗言志,表达对党的真切情感。谢雪红的晚年,应该说是曲曲折折。彼时作诗的谢雪红已于1957年被划为“右派”,并被解除了一切盟内外职务。但即便如此,谢雪红也没有就此消沉,仍然心怀着对中共的一片赤胆忠诚,保持着一份中共党员的坚定信仰。
谢雪红早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转为台共的老党员,始终自觉地接受中共领导,从积极参加新政协的筹备,推举代表参与到《共同纲领》的制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选举,再到团结带领台盟和广大盟员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不管其本人身处的环境如何变化,对党的事业始终保持着一份坚定的信仰。据当时与谢雪红一起生活的她的秘书沈毅之子林义旻后来回忆,他经常听到谢雪红对杨克煌说,“他们划我‘右派’,他们肯定错了,总有一天会给我平反的。”20世纪50年代,谢雪红在杭州治病疗养期间,曾多次委托杨克煌替她缴纳党费,这成了他们通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七一”贺电
1949年7月5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载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华北总支部召开盟员大会 大会电中共中央庆祝“七一”》一文,文中写道: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华北总支部七月三日在北平召开了临时大会,这是该盟华北总支部在解放后第一次的盛大集会。会上,郭炤烈报告了该盟的性质及政治主张,指出:今后的任务是帮助台湾早日解放和为台湾的新建设而努力。目前的任务则是:1、参加新政协的工作。2、提出台湾人民的要求,打击美帝殖民地化的阴谋,鼓励那些分离运动的卖国贼。3、加紧学习,积极工作,培养干部,扩大组织,准备参加解放台湾。继由汪白、林汉民等分别报告了该盟支部成立直至解放台湾的工作。会议一致通过拥护中共中央的“七七”口号(即中共中央为纪念“七七”抗战发布对时局口号——编注),决议今后要为完成下列任务而奋斗:(一)建立坚强的领导机构。(二)加紧学习,准备解放台湾。(三)扩大组织,争取更多的盟员,建立华北区内的分支部。(四)加强对妇女工作的注意。会议并通过了庆祝“七一”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贺电,华北总支部组织规程及选出了总支委的七位委员和三位候补委员。
大会贺电如下: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诸位先生:
当此人民解放战争接近全面胜利的今天,我们以无比兴奋的心情庆祝“七一”二十八周年纪念日。
贵党诞生以来,领导了中国革命的进行,经过了二十八年的艰巨奋斗,推动中国向光明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前进。我们深感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有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现在人民公敌国民党反动派潜逃到台湾,企图保存残余力量来做最后的挣扎。但钢铁的中国人民力量已强大并彻底消灭反动力量。台湾人民愿在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台湾而奋斗!
人民领袖毛主席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人民解放军万岁!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七月三日
1951年6月27日,台盟总部与台盟华东总支部在上海联合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大会,主题是回顾中共光辉历史,教育台胞跟党走。请柬中写道:兹定于本月三十日下午四时在延安中路七二○弄七号本盟总部礼堂举行台盟在沪盟员暨旅居上海各界台胞庆祝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大会由负责同志报告党的光辉历史。
台盟在香港成立
台盟从创立之初的地域性政党发展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70年成长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中国共产党和衷共济、通力合作的历史。台盟建盟之初的许多前辈大多是参加过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的台籍精英。起义失败后同年的6月,谢雪红、杨克煌、苏新等人根据中共的指示撤离台湾,到达上海中共的一处秘密交通站——上海台湾同乡会,进而与中共上海局取得联系。后来,一行人又到了香港。在香港,台盟前辈们积极参加中共领导的台湾工作,开展对台湾民众的宣传,广泛联系在港的爱国民主人士,举办台湾问题研究会,创办进步杂志《新台湾丛刊》,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传播海内外。这一时期的工作,得到了中共的充分肯定。随着革命活动的开展,台盟前辈们在中共的影响下,从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组织一个具有明确政治主张的政治团体,才有助于号召和联合台湾各界人士,共同谋求台湾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经过多方努力,尤其是在中共的帮助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于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正式成立。台盟成立伊始就投身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据统计,台盟在香港成立之初,盟员中70%是中共党员。
1948年4月30日,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也反映了各民主党派和所有爱国民主人士的政治主张,立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拥护。台盟于同年5月7日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率先响应中共“五一口号”,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香港《华商报》在1948年5月22日第一版发表了台盟这份重要文告:这份由台盟创始人之一苏新起草的《告台湾同胞书》,态度鲜明地指出,美国为了从政治上进一步侵占台湾,拉拢少数亲美分子,阴谋从事“台湾分离运动”,为转移目标,将他们引入“反蒋不反美”的歧路,从而加速台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反蒋不反美”是廖文毅托管独立派在其宣传小册《台湾的出路》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托管派认为国共的斗争是长期的,台湾的解放在此情况下依赖共产党是不可能的,所以希望借由美国的力量赶走蒋政权,脱离中国。《告台湾同胞书》指明台湾人民当前的斗争方向,就是“反蒋反美”,号召台湾同胞积极行动起来,响应中共的号召,配合全国人民的斗争,展开反对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反分离运动,如此才能从美蒋联合统治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展开新政协运动,在新政协会议基础上成立的联合政府,才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
此后,台盟和台盟前辈们怀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美好憧憬和热切期待,积极投入新政协、投入到建设新中国的革命洪流中。在中共的协助安排下,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于1948年底陆续北上赴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在新政协筹备会议召开期间,周恩来询问台湾省人民如何产生代表前来赴会,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的李维汉认为,台盟是台湾省人民的革命组织,一直从事台湾人民的解放运动,故可考虑作为一个民主党派单位来参加会议。周恩来等领导对此表示赞同,并在9月7日政协筹备会议所做的《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报告了有关台盟参加政协的问题,明确指出:“台盟是一个革命的组织,‘五一’前就从事台湾人民的解放运动。”(见《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1984 年版)台盟由原来的“地方性政治团体”成为全国性的政治组织,正式作为中共领导的统一战线队伍中的民主党派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台盟地位的确立和被中共的肯定与支持,对于台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这之后,台盟各级组织和广大台盟盟员积极参与新中国的建设、改革及发展,为两岸关系发展、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台盟 中共 台湾 人民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