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台湾媒体警示岛内民众 正视大陆民间对台心理转变
近日,台湾《中国时报》刊文指出,对于两岸关系形势之严峻,台湾多数人是既无感也不在乎的。尤其是大陆民间对台湾的印象,渐渐从温润有礼转为党同伐异,从传承中华文化到数典忘祖,从开放民主转为民粹失序。这种态度的转变,值得台湾人反思、警惕和重视。文章摘编如下:
对于两岸关系形势之严峻,台湾多数人是既无感也不在乎的。陆客减少的冲击尽管见诸报章,但除非身处其中,两岸关系对台湾民众也就像其他事物的起落般,有高有低;而即便台湾处于劣势,但此劣,正如“友邦”的减少,牵涉的顶多是一点尊严、一丝心情,对日常并不产生直接影响;何况,执政者还可以用数字与论述来让大家自我感觉良好。相反地,这阵子在大陆,除非不提两岸关系,只要一提,从官方到民间,鲜有不认其情势严峻者,这种态度的落差,值得台湾人警惕与重视。
大陆人对台湾的看法,从两岸开放以来普遍是正面的。前期既欣羡台湾的物阜民丰,后来更重视台湾在中华文化传承与发扬中的角色。正因如此,许多大陆人尽管认为中国终将统一,却不以为这统一定要急于当前,让两岸彼此在文化与制度上相互参照,对未来的中国反而最为有利。
然而,现在却不同,绝大多数的大陆人提起台湾,印象可能是负面的。负面,不来自大陆官方的宣传;负面,也不因大陆的大国崛起,台湾经济实力放在大陆各省份也只能挤在中段班;负面,在对台湾有一定了解的人身上,是政治的乱象与走向,台湾提供的是负面案例,已缺乏参照的意义。几乎所有人觉得负面,是经过这1年多台湾政治、文化上的诸多作为,让大陆人感受到台湾社会是背离大陆、仇视大陆人的。
从“火烧车”事件的处理到“去中国化”的政治文化作为,凡此种种都让大陆人对台湾在社会印象上,从温润有礼转为党同伐异、冷血无情;在文化印象上,从传承中华文化到数典忘祖;在制度印象上,从开放民主转为民粹失序。而这样一群人在面对中国大陆时,却处处以优越者自居,又何止是夜郎自大而已!
就如此,原有的欣羡体己,原有的血浓于水,乃转为一种“你既无情,又怎能怪我无义”的情绪。这种情绪的转移,让台湾在大陆原有的社会心理支撑几乎荡然无存。
说两岸严峻、台湾已涉险境,指的不只是政治接触的停摆,不只是经济利益的不再,而是这民心的转变。如此,一旦有触媒事件发生,难保不干戈相向。
这民心的转变,若只站在自身立场,可能不好说谁绝对是对,谁绝对是错,但牵涉彼此的事,却总是双方的心理距离能愈拉近愈好。而过去,大陆民间的心理是主动贴近台湾的,现在又为何难以如此?
其实,两岸开放以来,一直自诩为先进文明的台湾,向来就较少贴近大陆的社会心理来看待对岸,也就因这心理的优势及现实的弱势,也总一味要求对方“不要伤害台湾人的感情”,却忘了许多时候,尤其1年多以来,我们也在伤害大陆人的感情。就如此,乃入于危境而不自知。
这心理的差距不设法拉近,两岸若最终因为“台独”势力的操弄兵戎相见,台湾又如何承担得起!而差距的缩短,关键其实在台湾。有文化认同的回归,有对历史进程不同的体贴,就不致走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对立。希望台湾少一些自认进步又一味强调主体的愚人。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台湾 大陆 心理 民间 转变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