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习近平出访俄罗斯德国>深读 深读
从莫斯科到喀山,感受中俄合作的力量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特稿:从莫斯科到喀山,感受中俄合作的力量
新华社记者孙萍 赵宇
公元1552年,莫斯科公国的伊凡雷帝攻占了鞑靼人建立的喀山汗国,莫斯科和喀山从此走上了融合之路。400多年后,一条由中国公司参与修建的高铁线路将把这两座城市更紧密地连在一起。
从莫斯科到喀山,中俄合作开花结果。中国资本和技术正逐渐走进俄罗斯,为两国民众带来实惠。这些中国企业在调整自身以适应俄罗斯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在给俄经济许多方面带来积极变化。
带来新变化
“莫斯科城”是莫斯科中央商务区,摩天大楼林立,在四周一片苏式建筑中显得卓尔不群。阿里巴巴速卖通的办公室就位于“莫斯科城”帝国大厦16层。
把一个个包裹从中国发到俄罗斯消费者手中、培养俄罗斯人的网购习惯,这就是阿里巴巴从2012年到2016年在俄罗斯完成的“功课”。在亚马逊等国际电商和俄罗斯本土电商的夹击中,阿里巴巴逐渐胜出,成为俄罗斯市场上最大的电商。
谈到成功秘诀,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俄文站总监刘威轻描淡写地说,这一切主要归功于中国商品物美价廉。
而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刘华芹认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动了中俄跨境电商的发展,中欧班列等陆上运输线路的开通降低了跨境运输成本。
阿里巴巴刚来到俄罗斯时,俄罗斯人对网购并不热衷,电商在这个国家处于边缘境地。
亚马逊等外国电商在俄罗斯充分体会到水土不服的滋味,而俄本土电商也举步维艰。它们都卡在了两道难题上:首先是货源不足,因为俄罗斯大部分商品依赖进口;其次,俄罗斯国土面积大,物流系统落后。
背靠中国,阿里巴巴的货源自然不成问题,但物流难题横在面前,挡住去路。
俄罗斯邮政是老牌国有企业,业务量和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对此,平常只邮寄一些文件的俄罗斯人并没觉得有何不妥。然而,2013年阿里速卖通在俄罗斯的一次大型促销活动期间,潮水般的中国商品将俄罗斯邮政推到风口浪尖。
当时,来自中国的包裹在俄罗斯海关堆积。以往下单后一个月就能收到中国包裹的俄罗斯买家,发现这次竟然需要两三个月。对俄罗斯邮政的抱怨和指责在互联网上铺天盖地,有人甚至给普京写信抗议。俄政府反应迅速,很快更换了俄罗斯邮政的负责人。
刘威说,阿里巴巴直接与俄罗斯邮政新领导层以及俄海关对接,开会讨论对策。此后,阿里巴巴帮助俄方建立了电子清关系统,提高了效率。
俄罗斯邮政还增加了可处理国际邮包的网点,以前只有莫斯科一座城市能处理,后来增加了圣彼得堡和叶卡捷琳堡。
刘威说,现在俄罗斯整个物流行业的业务量和服务水平都得到提升,这也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阿里巴巴在俄罗斯的成长不仅带动了物流行业发展,也推动了银行系统升级。两年前的“双十一”促销活动期间,数百万买家同时在网上提出支付请求,造成多家俄罗斯银行系统“拥堵”。后来,阿里巴巴帮助一些银行进行了技术改造,在大促销活动前提前沟通并采取防范措施。2016年“双十一”,俄罗斯买家普遍反映,网上支付很顺利。
改变,不止发生在俄罗斯企业,也发生在普通俄罗斯人生活中。
阿里巴巴一开始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俄罗斯人不仅不喜欢网购,而且即便网购,基本上都是采取货到付款,这说明他们不信任电商。而如今,为在网上购买来自中国的商品,很多俄罗斯人办了银行卡,学会了网上支付。在阿里巴巴的服务保障下,俄罗斯消费者逐渐接受了先付款后到货。
走向本地化
2017年初,阿里巴巴在俄罗斯的员工快速增加,现已达到7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俄罗斯人。本地化是阿里今年启动的一项新业务,也是刘威来到莫斯科的原因。
过去几年,俄罗斯买家在速卖通平台上购买的大部分都是跨境运输的中国商品。而阿里正在将越来越多的本地商品卖给俄罗斯人,实现商品和商家本地化。
刘威说,本地商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俄罗斯企业在本地生产的商品;第二类是在俄罗斯有分公司、有库存的外国企业的商品,比如苹果、华为、联想和三星等公司的产品。
本地化大大缩短了到货时间。从中国寄来的包裹至少需要20天才能到货,而目前莫斯科等大城市的买家购买电子产品、服装、电器和母婴产品等本地商品,第二天就能到货。
发达的中国电商业,不仅培养了庞大的网购人群,也帮助无数中小企业借助网络销售发展壮大。如今,阿里巴巴在中国的成功经验正在复制到俄罗斯。
俄罗斯企业的品牌化意识不强,电商意识也不强,这对阿里来说恰恰是机遇。
刘威说,在俄罗斯,许多商家不知道怎么在网上卖东西,怎么去发布商品、设定价格、做营销、解决物流。阿里巴巴就挑选一些优质商家合作,制造标杆效应。在最初阶段,商家仅需负责提供商品,阿里巴巴负责网络销售和物流。
目前已有一些俄罗斯企业入驻阿里速卖通,涉及家具、服装、小家电等行业。阿里巴巴希望这些商家通过与速卖通的合作掌握网上销售技能,不仅扩大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同时也能走向中国、欧洲乃至全球市场。
合作潜力大
在莫斯科,中国元素无处不在,从莫斯科红场上的中国游客、柳布利诺市场的中国小商品,到特维尔大街上的华为体验店,令人目不暇接。而在800公里以外的喀山,搜寻中国元素并非易事。
喀山是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在海尔公司2014年来到这里之前,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外资来源国主要是美国、德国和土耳其,当地政府对中国公司不了解,也对中国不了解。
海尔在俄罗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适应到改变的过程。适应,主要是迎合俄罗斯消费者的生活习惯;而改变,则是对当地投资环境和产业结构的改变。
海尔在俄罗斯市场销售的冰箱很多有两米高,这是为了适应俄罗斯人厨房空间狭窄的特点;冰箱内有折叠搁物架,以便放置大汤锅。
海尔来到鞑靼斯坦时,这里已经有一家本土冰箱生产企业。对于海尔这种跨国巨头的到来,这家俄罗斯企业感到担忧。
鞑靼斯坦共和国投资发展署认为,这是正常的市场竞争,海尔带来了先进技术和高质量产品,有助于推动当地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地化是海尔追求的目标。在人员方面,海尔已经实现本地化,海尔冰箱制造厂从当地招聘了500多名工人,将他们分批送到中国培训。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海尔还建立了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当地居民可以申请来此免费学习焊接等技术。
继冰箱厂去年正式投产后,海尔目前正在筹划建立新的工厂,生产洗衣机、电视等产品。海尔的投资和发展,让当地政府加深了对中国企业的了解,也加大了对中国的招商引资力度。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统明尼哈诺夫多次要求官员设法多引进中国企业。这两年,越来越多的鞑靼斯坦官员和企业家来到中国,一方面是为了了解中国文化和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寻找合作伙伴。
刘华芹说,中国制造业发达,俄罗斯资源丰富,双方合作具有互补性,前景广阔。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政府推动的合作多,而民间自发的行为少。中国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以为俄罗斯提供借鉴,帮助俄方在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方面取得进步。
展望未来,中俄合作大潮,不断积蓄力量。期待更多改变,等待更大收获。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莫斯科 中俄合作 喀山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