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品牌·人物品牌·人物
中国军医在非洲
———中国首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工作纪实
不少中国人知道塞拉利昂,是因为中国医疗队曾赴该国开展抗击埃博拉的行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2016年7月1日,中国军医再赴该国,开展为期一年的军事公共卫生合作任务。
这批中国军医,是由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负责组建,抽组来自第302医院等单位临床救治、卫生防疫专家组建的,他们也是我国首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

中国首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在培训塞拉利昂医护人员
现在,这批专家已经完成任务,即将回国,也向大家讲述了他们的援塞故事。
“天使”再回非洲
2016年7月1日,中国首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成员走下舷梯踏上非洲大地——这里是他们和战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三赴塞国执行任务的第302医院护士长秦玉玲,曾只身进入病房清理传染性极强的埃博拉病人血迹,在重大考验面前展现了过硬的担当。
这次从国内出发前,10岁的女儿紧紧抱住她说:“妈妈,我知道您又要去执行任务了,又不能陪我玩了。”秦玉玲的眼圈红了:“宝贝,非洲有很多小朋友生了病,需要妈妈去帮助他们,你明白吗?”懂事的女儿擦擦眼泪说:“妈妈,您去吧,我会在家听话的。”临别时,女儿在她背包上拴了一只可爱的玩具小猴子深情地说:“妈妈,您把它带在身边,想我的时候就看看小猴子!”话未说完,秦玉玲早已热泪盈眶。
专家组组长、第302医院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天俊,是处置烈性传染病疫情经验丰富的专家。2014年春,西非暴发大规模疫情后,他受命先后赴利比里亚、塞拉利昂指导建立中国援利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中心,并参与了“后埃博拉时期”医疗援建工作,这次是他第四次出征援非。
抵塞不久,研究员江佳富的爷爷因病去世。江佳富由爷爷抚养长大,与老人感情很深,但他把对爷爷的思念放在心底。焦俊博士是专家组中年龄最小的成员,在首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筹建期间,他说服刚领结婚证2个月的妻子推迟婚礼,主动请战参加此次任务。
专家组刚到塞国第一个月,因医疗物资未到位、援建的传染病防控中心实体建筑没开工,工作一时无法展开。但他们主动作为,从临床教学、治病救人、技术培训3方面,帮助塞拉利昂军队医务人员提高传染病诊治防能力;通过借用、购买、国内托人携带医疗设备和旧仪器维修等方式,他们在塞军一所医院一排闲置的房子里组建临时的传染病防控中心展开工作。
中国首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的到来,让塞拉利昂政府和当地人民欢欣鼓舞。2015年,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蒂莫西就是被中国援塞医疗队救活的。在他的心目中,解放军的医生就是治病救人的“天使”。听说救命恩人又来帮助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他兴奋地说:“我心目中的天使又回来了!”
大医精诚,他乡救死扶伤
塞拉利昂传染病多发,给当地人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3年前,在这里暴发的埃博拉疫情震惊世界,迄今仍让不少人心有余悸。对于塞国人民来说,中国首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
塞军某部少校Katta常年受腹部疼痛煎熬,但一直找不到病因。这一天,中国援塞专家组来巡诊时,他前来问诊。经过检查,专家们准确找到病因并对症给药。一周后,Katta少校的病情就得到有效缓解。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今年1月7日,一名患者突然病倒,高烧不退、呕吐不止、头痛欲裂,当地医生紧急向中国专家组求援。姜天俊组长带队迅速赶到,经过问病查体最终诊断为恶性脑型疟疾,随后专家们制订了治疗方案,3天后患者康复。
塞拉利昂外交部官员得知这个消息后,特意给中国驻塞大使馆发了感谢信:中国军医能够第一时间从错综复杂的疾病表现中判断出恶性疟疾病情,并给予关键治疗,挽救了塞拉利昂很多病人的生命,感谢中国政府,感谢中国军医!
针对塞拉利昂传染病监测手段落后的实际,江佳富研究员预先成功研制了移动式传染病监测系统,专家组成员走遍塞军22个基层医疗哨点,行程一万四千多公里,给当地工作人员讲授系统使用方法并构建监测网。截至目前,该系统已收到实时上报的传染病个案数据6100例,实现了对30多种传染病和40多种症状进行实时报告和检测。
随着专家组工作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塞拉利昂人慕名前来寻医问药。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专家组充分发挥传染病防治诊治特长,先后为驻塞华侨华人诊治传染病患者169人次,非传染性疾病患者57人次。并且,专家组在诊治或指导诊治的千余例传染病患者中,3日确诊率和治疗有效率由原来的60.8%和65.2%均提高到90%以上!
这,赢得了广泛赞誉。
大爱,超越肤色和国界
传染无国界。传染病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阻隔,专家组对非洲人民的关爱,也不受地域、肤色、语言障碍的限制,大爱同样无国界。
“艾滋病宣教形象大使”姜天俊是第302医院爱心门诊负责人,该门诊专为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提供首诊、用药、检查、心理疏导等服务。今年5月的一天,他接诊了一名反复发热的当地患者。检查显示,他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得知消息后,这名小伙两手瑟瑟发抖,眼睛里满是恐惧和迷茫。姜天俊说:“小伙子,不要怕,请握住我的手,看着我的眼睛,慢慢跟我说。”望着中国军医温暖的眼神,这名患者情绪渐渐平复下来。
平时,中国专家们在病房工作时会主动与病人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名孕妇很快就要生产了,可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她是名乙肝孕妇,已经生下一个乙肝患儿,特意找到中国专家组寻求帮助。
中国军医不仅免除了她的全部检查费用,还帮助她实施了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治疗。一个月后,这位妈妈带着健康的宝宝来到了中国军医面前表达感激之情。
塞拉利昂全国注册医生数量严重不足,不少基层医疗单位仅靠少量护士维持工作。为当地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成为中国首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塞军第34医院,中国军医把教学融入到日常的查房和会诊活动中,他们充分利用每一次临床诊疗机会,主动带教当地医务人员,反复讲解各种传染病的诊疗原则和技术,手把手促进他们成长。为更好地模拟教学,他们还重新规划维修了一排闲置病房,分别设置了“三区、两线、两带”等传染病诊治要素单元,使之成为一个相对规范的“传染病防控中心”,在这里培训一批批塞拉利昂医务人员。
深夜,感染控制专家袁月房间的灯还亮着。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她放弃了先前自己精心准备的PPT教学片,用水彩笔把正确洗手、穿脱防护服的步骤和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科普知识制作成漫画,并配上英文顺口溜。每到一个基层医疗单位,袁月都会把这种鲜活的教学漫画贴在最醒目的位置,方便更多当地医护人员学习。
为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培训覆盖率,专家组成员驾驶着越野车3个月行驶了9000多公里,走遍了几十个基层医疗单位。截至目前,先后有260名塞拉利昂医务工作者参加了专家组举办的各种培训班,250多人获得了传染病防控技术合格证书。
塞拉利昂军队联合卫生部队一名负责人说:“中国军医专家组为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增强了我们今后战胜各种传染病的信心。感谢中国,这是塞中两国人民友谊的最好见证!”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中国 专家组 传染病 非洲 军事 医学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