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大学生拿奖学金是喜是忧? 请客成绕不开人情债
拿奖学金请客成了绕不开的“人情债”?
大二快要过去的时候,在广西某高校就读的王斌获得了一家单位赞助的校级三等奖学金,这对于从小成绩一直平平的他可是头一次。奖金不多,1500元。给游戏账号换个新皮肤,还是买两个新的手办?领完奖学金回来的路上,王斌喜滋滋地想着。
“哟,都拿奖学金了,还不意思一下?”走廊上,没来得及把奖金信封装进书包,王斌便被舍友撞了个正着。
为数不多的奖学金眼看就要让他面临“挨宰”的命运,王斌有些郁闷。隔壁宿舍同学陈东得知后开导他说:“看开点吧,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拿了钱,多少要请一点,好事不可能让你一人全占了。”上次陈东得了国家一等奖学金5000元,奖金还没到手,就在舍友的强烈要求下请吃自助餐,每人100元,一下就花去了500元。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让王斌越来越坐不住。随着奖学金的下发,学院里似乎刮起了一阵“请客风”,微信朋友圈里每天都有人晒饭桌上的合影,拿了奖学金的那个人往往被挤在中间的位置,尴尬地笑着。
“你不是才拿了三等吗?请了这一桌,还能剩多少?”王斌在同班一名女生的微信朋友圈里留言。
女生没有在朋友圈里直接回答王斌,而是选择了私聊:“班里的同学之前都请我吃过饭,要么是拿奖学金,要么是过生日,这也是礼尚往来嘛。”
礼尚往来就等于请客吃饭?王斌觉得这种观念有些不对劲儿。晚上,他躺在宿舍床上,随手在手机上搜索“奖学金请客”,发现有类似经历的人还挺多。据早前报道,电子科技大学一学生社团在校园做过一次问卷调查,191名受访者中,80%的同学认为拿奖学金请客吃饭是应该的,若奖学金用完不够还得自己掏钱。在百度、知乎等网站上,也有不少人问“拿了奖学金到底要不要请客”。一方认为人情培养费是必须的,另一方则针锋相对:奖学金是自己凭努力挣来的,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请了是情分,不请是本分,凭啥说请就请?
王斌记得,他在上大学之前也经常和朋友们相互“请客”——“下课去小卖部吗?”“不去。”“我请你。”“走。”类似的对话是他中学美好回忆的一部分,而几元钱的辣条、冰棍,是他和“损友”们友谊的见证。
可如今上了大学,拿奖学金请客吃饭竟成了例行公事,动辄几百元,对于王斌来说,这可以说是超出经济能力的人情绑架了。他想,那些嚷嚷着要人请客的,真是把别人当朋友吗?
大三女生韦丹最近也因为奖学金的事情,感觉自己像被赶上了架的鸭子,难以动弹。她得了奖学金,一些同学却似乎比她还高兴,咋咋呼呼地建了个微信群,祝贺之余,这群朋友还主动地商量让韦丹去哪儿请客吃饭。
韦丹平时并不是小气的人,可这次她被“胁迫”得不太高兴,很少在群里说话。舍长劝她说,最近一项评选的名单快要出来了,“群众的投票很关键,因为差一两票就又要等一年的人不在少数。现在对你不就是个机会吗?”
韦丹没出声,心里又诧异又气愤,她觉得这股歪风真应该有人出来管管。
还真有人管了。武昌理工学院曾发出通知,获奖学生不得用奖助学金请客,如有举报查证属实,将取消其今后的评选资格。通知发出后,不少人叫好,认为这项规定可以避免拿奖学金请客的歪风在高校蔓延,有助于建立纯洁的校园人际环境。
对这类现象,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黄达安老师认为,学生中蔓延的请客吃饭之风是受社会风气影响。“本来人情往来是件正常的事情,但超过了正常的承受范围,用人情和道德绑架同学,会影响大学里正常的人际交往,也会造成校园攀比之风、奢靡之风日盛。”
他建议,学校要出台相关的措施禁令,特别是在奖学金的使用上,有明确的惩罚措施,那些打歪主意的同学也就不好意思开口了。
实习生 韦晓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大学生拿奖学金 请客 人情债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