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航天科工发布军民融合发展成果
中新网7月7日电 7月6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砥砺奋进新国企”系列采访活动走进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活动上,航天科工从新产业、新平台、新系统等多角度展示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成果。
近五年来,航天科工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谋求转型升级,不但为我国国防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还积极投身于国民经济主战场,主动承担起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和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突击队重任,并在不断前行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新产业:商业航天扬帆起航
在新产业方面,中国航天科工国内率先发布千亿商业航天项目规划,持续推动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五大商业航天工程实施;快舟一号火箭成功完成一箭三星发射,从签订合同到发射仅历时8个月,顺利完成“商业航天第一单”;开拓者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鲲一号”,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航天科工已具备独立自主研制各类典型空间飞行器及平台的能力;面向商业航天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正式开建,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将实施一周内连发4颗卫星,实践卫星星座的快速构建……近年来,航天科工在商业航天领域深耕细作,一连串的可喜成果让社会各界感叹。
面向未来,航天科工将继续坚持“以商业化模式发展航天产业”的原则,以“三创新”为抓手,在国内率先开展1609工程,包括飞云工程、快云工程、行云工程、虹云工程、腾云工程以及商业航天商业模式创新工程。其中,以飞云工程为依托,构建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空中局域网;以快云工程为依托,构建基于浮空器平台的临近空间局域网;以行云工程为依托,构建星载窄带全球移动物联网;以虹云工程为依托,构建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形成空间、临近空间、空中、地面四位一体的信息网络;以腾云工程为依托,形成空天往返飞行能力;以商业模式创新为载体,通过商业化的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国际资源,持续引领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新平台: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
在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中,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我国拥有相对较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业务齐备、产业链完整,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必须抓住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窗口期’。建设可以满足各类企业需求的中国人自己的工业云平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军民深度融合的需要,更是保障我国制造业主权的需要。”航天科工董事长高红卫进行了深入分析。
早在2009年,中国航天科工李伯虎院士就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云制造的理念;2015年,世界首批、我国首个工业互联网——航天云网正式上线,在2017年6月举办的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航天科工正式全球发布工业云平台INDICS。航天科工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在推动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和军用技术成果转化为民用的同时,广泛吸纳全社会中小企业参与国防工程建设,进而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系统:打造信息安全的“铜墙铁壁”
如何保障我国信息系统安全?基于国产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能否满足日常办公的需要?从2008年的微软“黑屏”事件到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我国重要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个人电脑中采用的处理器、操作系统、存储设备等均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的弊端受到举国关注。
在航天科工自主可控信息系统面前,这些问题得到了满意的回答。据航天科工相关技术专家介绍,目前我国重要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个人电脑中采用的处理器、操作系统、存储设备等均严重依赖国外进口,构建起“铜墙铁壁”般的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及安全防护体系,是一项关乎国家信息安全“命脉”的“民族工程”。
目前,中国航天科工成功实现了近20个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并在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关键软硬件产品研发、迁移适配、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新工程:从“金税”到“营改增”
20多年来,航天科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成为国家“金税工程”核心设备提供商,为国家税收增长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时期,航天科工为“营改增”提供核心设备与服务,完成了多个行业“营改增”的全国推广,服务企业用户900万户,为营改增税控系统保驾护航,直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
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意味着从征税方式、征税群体、税率到软件系统、硬件设备等一系列的复杂变化。航天人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系统进行全面升级,这又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
更加重要的是,“营改增”覆盖全行业后,系统产生大数据的准确性是以前逐级上报所不能比拟的,届时各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国家可据此精准分析经济走势,进行宏观调控。
新方向:为“安康乐知”保驾护航
在高楼林立的灭火现场,在抗震抢险的一线,在反恐维稳的战场,在刑侦禁毒的山区,在人迹罕至的能源管线处……由航天科工制造的既能“上天”又能“入地”、“入海”的“神兵利器”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为服务国计民生的“神兵利器”,为人们生活的“安康乐知”保驾护航。
2014年9月,研发的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制证设备及系统在全国全面启用,实现了全程自主办理;航天安保科技系统成功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国庆阅兵等重大节庆赛事活动,成功实现了从“大型活动安保”向“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系统工程的纵深拓展;全国首个城市地下管线综合项目在德州市正式落地,守护城市平安,探地雷达可以实现对地下管线的“无损检测”;海鹰无人机可以24小时全天候实施监控,可在低温环境下工作,已成功应用于国土测绘、警用巡逻、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众多行业领域……
对于航天科工在未来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主战场和大方向,航天科工有着明确的思路。高红卫董事长表示,“安、康、乐、知将会驱动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安就是安全、康就是健康、乐就是欢乐、知就是知识。因此,航天科工将高度关注人们‘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高度重视发展信息技术、智慧产业、智能技术的应用,高度关注颠覆式创新,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航天 科工 发展 工程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