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援疆:深情大爱铭刻天山南北

5月12日,哈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这是全疆首个畜牧兽医行业的院士工作站,也是河南援疆的又一重要成果。 该工作站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张改平院士研究团队在哈密开展工作的一个平台,为当地畜牧兽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资料片)。
新疆日报讯(记者赵广平李华何承强汪铁锁摄影报道)举全国之力支援新疆,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19个援疆省市先后已有3批援疆干部人才进疆工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援疆省市党委的领导下,他们认真践行“在维护和谐稳定上作先锋、在保障改善民生上作表率、在促进民族团结上作典范、在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上作桥梁”的要求,把新疆当作第二故乡、把各族群众当作亲人,扎根边疆、无私奉献,把党的恩情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送到了各族人民的心坎上,援疆工作结出累累硕果。
一户户安居富民房拔地而起,一片片产业园区开工建设,一批批产业项目不断引进,一项项医疗技术填补空白,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一个个基层阵地巩固加强。7年来,一个个惠民生、强基础、促发展的援疆项目在受援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造福一方,“援疆”已成为铭刻在新疆广袤大地上的大爱名片,成为滋润新疆各族群众心田的一泓清泉,成为推动新疆稳定发展的不竭动力,天山南北发生了令人振奋的历史性变化。
惠民生聚民心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援疆资金项目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许多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得到解决。19个援疆省市把70%以上的援疆资金用于民生项目建设,倾力支持受援地建设安居富民房、定居兴牧房,同时,19个援疆省市还结合“两居”工程建设,解决配套的水、电、路、气、厕等基础设施问题,使受援地越来越多的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配套完善的新居,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针对贫困群体,19个援疆省市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住房建设补助标准,努力让他们不掏钱、少掏钱就能住进新居,杜绝因房致贫、因房返贫,同时精准施策,注重一户一策解决好贫困户就业、增收、大病统筹救助等工作,从根子上挖除“致贫病根”。
围绕让受援地各族群众享受更高水平医疗服务,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19个援疆省市把卫生援疆视为一项重要任务,多方筹措资金,选派优秀人才,创新援建模式。一些省市依托自身医疗卫生资源优势,通过“组团选派”“集体作战”和“造血”“输血”并重,努力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不出疆的“三不出”目标,一批批援疆医生悬壶济世,妙手回春,让各族群众享受到了高水平的医疗保障。19个援疆省市还广泛开展了与受援地医院“点对点”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受援地医院配置急需的医疗设施设备,开展“援疆医生走基层义诊”活动,大大缓解了受援地各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19个援疆省市还大力支持受援地公共文化、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建设,支持建设基层群众喜爱的文化体育设施,做到活动有场所、娱乐有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支持养老院等社会公益项目,帮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有效改善了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重产业促就业
19个援疆省市坚持把产业援疆工作作为增强受援地“造血”功能、促进各族群众就业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作为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进。安排援疆资金大力支持受援地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等各类园区“三通一平”、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一批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产业园区。援疆省市还与自治区签署了冠名支持产业园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与自治区多家国家级开发区、产业聚集园区建立了结对关系,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管理运营、招商引资等各方面全面开展“点对点”的精准帮扶工作。
各援疆省市把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援疆的优先目标,重点扶持受援地设施农业、规模化牲畜养殖、手工编制、农产品深加工、民族手工业、纺织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带动受援地群众就近就地稳定就业、增收致富。各省市还积极制定鼓励企业来疆投资的财税、金融、流通等优惠政策,建立产业援疆服务跟踪机制,发挥驻疆商会与援疆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各类招商平台等,建立起了自治区、地州、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商会和驻疆企业“五位一体”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大力吸引援疆省市企业来疆投资,引进了大众汽车、三一重工、湖北宜化、恩科电子、如意集团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有效促进了新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受援地群众稳定就业增收。
抓教育强基础
突出双语教育、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这三个重点,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教育援疆工作亮点频现:
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累计安排上百亿元的援疆资金,大力提升各类学校基础设施,一座座现代化学校拔地而起,一座座塑胶操场让孩子们告别“体育课没地方锻炼”的尴尬局面,一批批现代化教学设备投入使用,新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部分学校硬件设施已赶超内地学校。
教育“软件”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提升。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各援疆省市先后选派6262名援疆教师进疆支教,有效缓解了受援地师资力量短缺。广大援疆教师在教育管理、教学科研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有力推动了受援地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高;通过中小学结对帮扶、青年教师结对培养、建立教育合作网等措施,加强受援地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帮助受援地培训教师13.9万人次;与受援地学校广泛开展“院校合作”“院企合作”,支持受援地在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办学水平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选派跟班管理教师,做好新疆内地就读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促进新疆学生与内地青少年互学共进、共同成才。
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各援疆省市加大对受援地双语教育的帮扶力度,使更多学生受到优质双语教育,提高掌握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2016年底,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普及率达100%,比2009年提高了56.9个百分点。各援疆省市还帮助受援地建设了一大批职业学校,并通过援疆省市职业学校帮扶包建、选派优秀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来疆支教等方式,支持新疆职业学校提升内涵,加强学科、专业建设,2016年,新疆未升学初中应届毕业生全部接受国家通用语言和职业技术培训。
抓队伍重造血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7年来,各援疆省市坚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好人好马上一线”,将最优秀的干部选派到新疆工作,先后选派了3批援疆干部人才进疆工作。在援疆干部人才选派中,越来越注重贴近受援地需求,努力使选派人才符合受援地急需紧缺人才标准,人员选派的实用性、精准性不断提升。
广大援疆干部以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稳得住心神,负得起责任,担得起使命的精神境界,把支援省市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引入受援地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只争朝夕、忘我工作,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受到受援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各援疆省市通过双向挂职、两地培训、“组团式”支援等方式,不断提高受援地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工程、文化、社会工作等领域干部人才队伍素质,大大开阔了新疆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视野,增强了服务新疆大开发、大建设的能力。同时,选派2.6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提升就业技能,广大援疆干部人才通过“师傅带徒弟”等方式传帮带提,积极帮助受援地干部更新观念、拓展思路、创新方法,解决了大量长期困扰受援地发展的瓶颈问题。
各援疆省市还不断探索干部人才援疆工作新模式。积极探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新模式、惠民新举措。首批7个援疆省市的171名医疗专家2016年4月进疆工作以来,立足岗位、倾情奉献,共接诊病人5.4万人次,与受援地700多人建立帮带培养关系,对加强受援地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7年的砥砺奋进,7年的辛勤耕耘,7年的援疆成就,已深深印刻在新疆各族群众的心田,各族干部群众感恩于心、始终铭记。

文中图:2016年3月1日,援疆医生李涛淘(右二)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查房。辽宁省盘锦市援疆医生来到该院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做好传帮带工作,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资料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楚星苑和荆楚苑居民小区外景。这些由湖北省荆州市对口援建的重点民生项目,成为八十九团城镇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资料片)。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援疆 支援 工作 省市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