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全面深化改革金融资源配置更加高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领域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存款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型商业银行改革稳步实施,金融市场开放逐渐深入。金融领域改革开放有利于更加有效配置内外部金融资源,形成市场化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让金融机构在竞争中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利率管制基本放开
5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从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到存款利率浮动区间逐步扩大,再到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设存款利率上限,利率管制逐步放开。
2013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人民银行自2013年7月20日起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放开贴现利率管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至此,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人民银行仅对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进一步扩大,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2014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并取得重要进展。金融机构利率管制有序放开。2014年3月1日,放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11月22日,在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将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空间进一步扩大。
2015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关键性进展。利率管制基本放开。2015年3月、5月,将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2倍依次扩大到1.3倍和1.5倍;5月,在全国范围内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8月,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限;10月,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利率管制基本放开。
利率在有效配置内部金融资源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重要进展,货币政策传导的价格基础逐步完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逐步建立健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空间明显拓宽,微观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不断增强。
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逐步完善
5年来,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有效提升了汇率政策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在稳定汇率预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4年3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7月2日,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买卖价差管理取消,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提供中间价报价。此举有利于提高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扩大市场汇率的实际运行空间。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是对中国过去多年来在改革货币和金融体系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
2016年2月份,人民银行明确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这一机制比较好地兼顾了市场供求指向、保持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和稳定市场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人民币双向浮动的特征更加显著。
2017年5月,逆周期因子被引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增加逆周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引导市场在汇率形成中更多关注宏观经济等基本面情况。
防风险助实体经济
5年来,存款保险制度从无到有,逐步建立,金融安全网得到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深化金融改革、加强存款人保护、推动形成市场化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年,《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提出拟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覆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实行最高50万元的有限赔付,以低费率起步,将保费建立存款保险基金。
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施行,全国3000多家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办理了投保手续。
2016年,金融机构存款平稳增长,大、中、小银行存款格局保持稳定。金融机构50万元限额内的客户覆盖率为 99.6%,保持稳定。在保持存款保险费率水平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初步实施基于风险的差别费率,对投保机构的风险约束和正向激励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近五年中,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14年12月,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获批,2015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深化改革方案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获批。2015年7月,国家外汇储备分别向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注资480亿美元、450亿美元,顺利完成改革方案要求的资本金补充工作。
大型商业银行改革稳步推进。2015年4月,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深化改革范围扩大至全国。交通银行深化改革方案于2015年6月获批。
大型金融机构改革有助于推动机构转换经营机制,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金融市场不断开放
五年来,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其中开放步伐最快的,当属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启动,2016年12月,深港通正式开通。沪港通和深港通加强了两地资本市场联系,将对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股票市场互联互通的同时,2013年以来,债券市场开放节奏也逐步加快,境外投资者的投资范围、额度不断升级,交易工具不断丰富,投资管理程序日益简化。随着开放的深入,境外机构投资者不仅可以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而且没有投资限额。
2017年5月16日,央行与香港金管局发布消息,同意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展开互联互通合作。7月3日,“债券通”北向通正式运行。“债券通”有利于稳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有利于境外投资者拥有更多的投资渠道。
债券市场开放的另一标志,是熊猫债发行主体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16年末,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境外发行主体已经覆盖境外国际开发机构、外国政府、境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累计发行规模631亿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忱)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利率 存款 金融 金融机构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