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无人超市”能走多远
近日,阿里巴巴无人超市“淘咖啡”亮相杭州,没有收银员,无需排长队、东西买完就能走。第一次进店时,打开“手机淘宝”,扫一扫店门口的二维码,获得一张电子入场券。通过闸机时扫这张电子入场券,进入店内之后就可以购物了,进到里面全程不用再掏手机。不过这家超市只是试水,商用暂无时间表。
其实,无人超市的出现,并不只是最近的事。2016年初,瑞典就出现了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门,且手机绑定信用卡支付的无人便利店Nraffr。这几天刷屏的杭州无人超市,采用的是视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物联网支付等技术。其中关键就在于为每件商品添加了RFID标签(俗称电子标签),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目前在一些图书馆和线下商店的磁扣中,也会用到类似的技术。可以说,这是一种相对成熟且廉价的解决方案。
不过,这种RFID标签本身也存在无法克服的问题。比如,无法识别玻璃等特殊材质的商品。如果标签被紧紧捏住,则将不被识别到。因此要满足未来落地的无人超市,恐怕还有一定的距离。
但随着技术的改进,这些细节上的问题相信会逐步地解决。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种无人超市,是否会是线下零售的新方式或新趋势呢?
从商业角度上看,无人超市瞄准的应该是节省人力、提高购物体验,以及可以大规模复制、规模化的目标。比如,日本推出的无人便利店计划,就是因为日本的人力成本实在太高了。中国的零售行业,未来也势必面临同样的问题。
但从服务的角度来看,零售店的营收,是否只需考虑人力成本单一因素?恐怕不是。某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就以7-11为例做了一个成本分析。7-11是全世界最大的便利店,但它的人工成本只占整个营收的1.8%,即使加上租金,也不到5%。而要不影响用户体验,无人超市所采用的技术、管理方面的成本其实非常高。除非进行大规模的复制、使用,否则降成本很难。另外,无人店对人流量、用户人群以及产品结构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都构成了无人超市的门槛。
线下消费在新技术的促进下,不断涌现出新的商业模式与商业场景,但这种无人超市是否会成为新趋势,是否会代替传统的零售模式,则有待时间检验。不过,在这个智能时代,或许一切都充满了可能。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无人 超市 成本 无人超市


11500年历史人类遗骸在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中被毁
香港渡海泳在维港举行
“棉海”丰收时
天津地铁5号线开通试运营
台铁恢复单线双向行车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法国
法国政府完成重组
湖北恩施:设施农业正忙秋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