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民进中央“职业教育改革助推制造业发展”党派大调研综述
今年,民进中央按照政党协商工作计划要求,根据民进的界别特色和工作基础,以助推中国先进制造业这一国民经济的主体、实体经济的核心为切入点,选择“职业教育改革助推制造业发展”作为年度重点考察调研,并于3月28日至30日,由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率民进中央调研组赴福建省福州、泉州开展了为期四天的考察。
严隽琪表示,此次调研,着眼于通过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优化技术人才供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强国战略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而选择福建省,也有着民进中央的特殊考虑。福建,是我国制造业重镇、改革前沿、“一带一路”的核心区,也是职业教育大省,在中国具有典型性。长期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改革助推制造业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不少“福建模式”“福建经验”。与此同时,福建也连续多年面临“技工荒”,大量人才外流,而技能型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软肋,也是全国的共性问题。民进中央希望在此次调研中能进一步聚焦问题,多看到、多发现一些“福建经验”,并对促进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职业教育与产业改革融为一体契合制造业发展需要等关键问题提出中肯建议。
探寻“福建经验”
实现职业教育品质的再次提升
春天的福州,绿意拂面,花香满城。
3月28日上午,调研组来到调研第一站———福建工业学校。在学校与宝马集团共同设立的BEST培训基地内,学生们正在最新款的宝马汽车上眼疾手快地操作着:轮胎动平衡、汽车仿真软件、车辆检修基础技能……据学校负责人介绍,该基地成立于2011年,由福建工业学校、宝马中国培训学院、宝马经销商三方合作,共同招生组班。
“学生到企业后能否直接上手?现在学习所用的设备是否是最新的?”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蔡达峰一边听介绍,一边就关心的问题询问。
“基地采取德国的双元培养模式,学校提供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标准,挑选优秀学生,以宝马经销商的员工水平为参照,结合宝马最新技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与世界接轨的金蓝领。毕业学生将获得宝马颁发的技术等级证书,全球通用。目前来看,学生们的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负责人详细地回答道。
这样的答复,也得到了调研组的认可。蔡达峰认为,福建职业院校注重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打造专业群,解决制造业亟须的技能人才。“制造业企业对职教助推产业转型开始有了意识自觉,部分企业主动对接职业院校,有目的的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而部分有条件的企业办起了企业大学。福建省勇于先行先试,所探索出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福建经验’值得借鉴。”
在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调研组成员也亲自体验了一下先进的教学技术。该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866年的中国近代官办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曾培养出严复、詹天佑、邓世昌、陈季同、萨镇冰等众多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高等职业学院、国家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考察学院机电工程系多个实验实训场地时,同学们为调研组演示了数控加工、3D打印、模具装配等学习操作。在学院与丰田汽车长期合作的“丰田T—TEP学校”里,调研组成员饶有兴致地戴上VR设备,感受浸入式教学模式。在航海技术系,雷达操作、船舶结构与设备、航海气象等多个专业采用了情境教学,模拟、仿真和真设备教学并存。调研组还体验了“把气象搬进校园”的航海气象模拟器。大家对这种能够增强学生上岗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了进一步了解福建省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当日下午,调研组在福州召开座谈会,就“职业教育改革助推制造业发展”工作进行互动交流。
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将“福建经验”形成更系统、更成熟的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尤其是应对当前普遍存在的职教与产业“两张皮”、“校热企冷”等突出问题?
对此,调研组建议,要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除了学校需要精准发力,企业也要找准方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办学、行业组织办学、产业园区办学,引导公共实训基地建在企业、行业组织或产业园区内。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举办新型职校,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托管等形式实现合作。要稳住职业教育规模,加大投入、统筹资源,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推动企业文化与职教文化的融合,实现职业教育品质的再次提升。
优化结构层次
打造“亲制造业产业群”
汽车产业是福建省的支柱产业之一。3月29日上午,调研组来到了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由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台湾裕隆集团旗下中华汽车、日本三菱汽车三方组建的合资汽车企业。目前已拥有“东南”、“三菱”两大品牌,产品线完整覆盖轿车、多功能乘用车、轻型商用车、微型客车及SUV等多个领域,每年产能达12万台。
总装线上,机械手上下翻飞,传送链条穿梭不停,喷涂、冲压、组装、检测,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而这些看似简单实则专业的操作,离不开技术人员、工作人员的指挥操控。
调研组了解到,该公司通过夯实“向培训要人才、向培训要效益”的理念,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引领,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通过持续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企业文化,吸引大量人才进入东南汽车,也持续提升现有企业人才的能力与水平。
东南汽车有限公司培养人才的模式并不是单一的。近几年,泉州市一直致力于打造“亲制造业产业”的专业群,专门出台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规划,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正负面清单”制度,重点扶持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机械装备、石油石化、纺织鞋服、创意设计等本市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培养的专业群。泉州市还对产业急需但生源不足的19个专业减免学生三年学费。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省属本科高校根据当地和产业需求,灵活设置本科专业,灵活调整培养方向,引导职业院校围绕区域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专业群。
严隽琪表示,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助推制造业发展工作,在实践当中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政策措施,探索出了市县两级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推行“二元”主导的现代学徒制等诸多富有创新性的做法,这是令人赞许的地方。
肯定其理念的同时,调研组也在“泉州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思考: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优化结构层次,尤其是要针对区域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发展的重点,深入研究产教关系,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院校布局和专业布局。
以汽车产业为例。当前汽车产业方面人才供给多集中于营销和售后服务环节,而瞄准汽车设计和生产环节的不多。调研组认为,虽然职业教育要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但是不能一哄而起、一拥而上,更不能因此而削弱对传统优势制造业的支撑,要避免出现“热门专业过剩、冷门专业紧缺”的局面。对于紧缺专业和过剩专业,要建立有区别的财政投入机制,尽快调整供给结构。
创新校企对接模式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说到如何发挥职业教育对传统优势制造业的支撑作用,调研目的地之一的安踏集团泉州轻工学院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这里也是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当调研组来到该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时,同学们正在生产线上熟练操作着缝纫器械,一件件精美的服装在她们手中逐渐成形。来自安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服装设计中心的专家们则在一旁认真指导。依托安踏服装生产中心资源优势,轻工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得到了有效增强,学校也为企业提供大量适应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难能可贵的是,在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标准园里,还云集着数十家以学校学生为法人代表的创新公司,学校为他们投入资金扶持和高端智力支持,为大学生植入创业基因,催生基因裂变,提高创业成功率。
泉州市市长康涛介绍,泉州是制造业大市,目前,制造业从业人员约240万人,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从制造业人才培养看,拥有本科高校6所,高职高专院校12所,中职院校32所,在校生19.8万人,涉及制造业领域约7.3万人,已初步建立起服务泉州制造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就业形势稳中向好,职业技能培训发展较快。
泉州的成功经验,也让调研组的思路逐渐开阔起来。的确,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正因如此,更要为广大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广阔的校企合作空间,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调研组认为,对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组建产业联盟、搭建人才“众筹教育平台”等机制,把分散的、个性化的人才“小”需求“攒”起来,匹配职业教育开班的规模。其次,推动职业学校细分细化专业设置,从大而全转向小而精,根据产业群开设专业群,把学校学院建到开发区里、把专业建到产业链上、把课程开到车间厂房内,真正为制造业转型、为产业升级、为企业减负提供解决方案。
提升吸引力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京主持召开调研协商座谈会。会上,严隽琪介绍了今年民进中央大调研的情况,并从就业导向、职业需求、技能特色等方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助推制造业发展这一关键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其实,在大调研开始前,民进中央就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并到广西、云南、江苏等地开展了调研。同时,有11个民进省级组织同步开展调研,并向民进中央提交调研报告。结合此次在福建省的本地情况,民进中央整合了所有一手资料,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这份沉甸甸的建议,不仅仅浓缩了民进中央的党派智慧,也为当前如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助推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调研组建议,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阶段,我国在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的情况下,还存在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技能人才匮乏的问题。因此,要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这需要切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探索建立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资导向办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全口径下的技术工人收入。还要注重营造氛围。宣传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创业成才的典型,形成全社会重视技能、重视技能型人才的氛围。在全社会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风尚,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人才观和择业观。要探索设立大国工匠奖。像重奖国家科技人员一样,奖励生产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级技能人才。
在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实现形式方面,调研组认为,第一,职业院校可以实行更加灵活的人事制度、财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为校企合作“松绑”。完善绩效工资制度,防止教师队伍的“逆淘汰”。要改革财政拨款方式,在供给型财政拨款的基础上,探索需求型财政拨款,即财政流向从直接给教育机构转向直接给需求者和参与者(学校、行业组织、学生和企业),由专项经费转为生均拨款。其次,还可以发挥行业组织、工会的作用,鼓励行业组织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预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制定行业职教准入标准和发展规划、代表行业的长远利益实施或参与职业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要发挥工会作用,在继续办好各类工会干校、女职工培训学校、农民工学校和职工技能培训基地的同时,依法维护在职职工的教育培训权益。第三,推行全覆盖的企业质量提升工程,以“质量立国”和品牌战略从外部牵引企业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和职业发展,弥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裂缝。此外,要重视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引领作用。要消除国有企业在选人用人上对技能人才的体制性障碍。建立技能人才技术技能水平与薪酬待遇挂钩,探索实行关键岗位、关键工序“首席技师”等制度,使技术工人“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社会有地位”。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企业培训经费从主要高管使用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
职业教育是培养产业工人后备军的主战场。推动职业教育先行,既有重大战略意义,又有现实紧迫性。当前,“工人受训难、学校招生难、企业招技工难”的矛盾日益凸显,职业教育供需脱节的状况急需扭转。民进作为以教育界代表性人士为主体的参政党,长期关注职业教育并一直为此扎实调研、深入建言。此次调研,虽然行程短暂,但收获颇丰,诸多成功案例给调研组一行刮起了“头脑风暴”。福建省能够在公共实训基地、培训全覆盖、现代学徒制、产校结合等方面探索出的经验有目共睹,对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突破瓶颈提供了有益参考。虽然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但民进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止,一直在路上……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调研 职业教育 民进 制造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