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前瞻计划到底能走多远
台“立法”机构混战 两岸舆论不看好
台湾“立法院机构”7月14日召开临时会,国民党“立委”为了阻止台行政部门负责人林全上台报告前瞻计划预算,突袭占领发言台,引发民进党“立委”邱议莹不满,上前与国民党“立委”发生冲突,混乱中国民党“立委”许淑华意外扇了邱一巴掌,双方爆发严重推挤。
“拼经济”为促增长
“前瞻计划”全称是“前瞻基础建设计划”。早在今年年初,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在民进党内部会议上强调,“前瞻计划”将是未来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3月底,台湾行政部门便提出“前瞻建设草案”,宣称要在8年投入最多8900亿元新台币(新台币,下同)的资金,推动轨道、水环境、绿色能源、数字化及城乡等五大领域建设,以促进地方整体发展及区域平衡,以带动投资机会与经济稳定增长。
此后计划“草案”曝光,舆论一片哗然。因为从内容上看,8年总经费8825亿元的计划中,绿色能源、数字化等新兴产业所占比例很小,分别为243亿元、461亿元,最大宗是轨道建设,预算达4241亿元,其他水环境为2508亿元,城乡建设为1372亿元。也就是说,看起来“前瞻”的绿能、数字化建设加起来1/10都不到。
此次,台湾蓝绿阵营达成共识,“前瞻基础建设特别条例”在改成4年4200亿的条件下通过。期满后,后续预算及具体日程,经台“立法”机构同意后,以不超过前期预算规模及日程来操作,并以特别预算方式编列,分期办理预算筹编及审议。但这实际上保留了4年一度追加预算的可能性,也就是达成了民进党在7月4日的意图。如果再考虑到轻轨、地铁盖一半必然追加经费,国民党团原本从重审核轨道建设的意图也没达到,反而让蔡英文过关。
前路漫漫何时休
此前国民党团公布的调查显示,46%的台湾民众不赞成推动前瞻。与之类似,向来亲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近日公布的调查也显示,50.2%的民众不赞成前瞻计划。
7月3日,国民党新当选党主席吴敦义办公室提供的相关民调则显示,43%的民众反对民进党力推“前瞻条例三读审议”,49.6%认为应当退回“前瞻。”4日,“草根影响力文化基金会”公布调查显示,60.86%的民众不了解前瞻计划的内容,而48.57%的民众不支持前瞻计划。与上述民调皆相反,6月29日,民进党公布的民调显示,31.4%不赞成推动前瞻,而有65.6%赞成。同日,倾绿的世代智库公布调查显示,33.4%不赞成前瞻,61.0%则表达支持。
报道称,蔡英文上台后,国民党在“一例一休”、反年改议题上态度总是模棱两可。以此前年改来说,既要帮铁票军公教争权益,又怕被贴上反改革骂名。“前瞻条例”照理说有民意支持,可以放手一搏,但审查过程,又陷入接不接受模糊砍半版本而进退失据。
看看蓝营审“前瞻条例”的过程,一开始痛批政治绑桩、债留子孙,因此在岛内的“立法”机关等场合都极力阻止,但最终却选择放水,让支持者无法谅解。岛内一些舆论认为,国民党被民进党玩弄于股掌,前后立场不一,士气必随之溃散,也成“蓝委”最大问题。可以预见,此次台湾“立法”机构混战后,“前瞻计划”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两岸舆论不看好
对于台当局行政部门前瞻计划,吴敦义呼吁,民进党不应该太霸道,对于前瞻计划一定要注意社会公平并理性讨论,以免今后该计划债留子孙。
吴敦义指出,前瞻计划有几大问题。第一,轨道计划占了一半以上经费;第二,不存在公平性;第三,经费几乎全数举债,可能会债留子孙。他说,许多民众和公正人士都对前瞻感到忧虑,希望民进党不要霸道,一定要以讲道理、理性、公道的心态考虑哪些是台湾、人民最需要的。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副研究员陈桂清表示,“前瞻基建计划”是蔡英文当局执政次年“建设年”的核心施政内容,也是蔡英文试图走出施政泥淖、重新赢得民心的关键举措。然而这一关系台湾未来发展的重要法案,由于蔡当局实施的动机不纯、用心不足,引起岛内社会广泛争议。蔡当局的“前瞻基建计划”从今年初仓促起步,内容拼凑痕迹、“急就章”色彩明显,计划内容被认为“严重灌水”。
台湾《中国时报》近日发表“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高级助理研究员黎家维评的文章。文章指出,蔡当局只想快马加“编”“急就章”将预算案火速提出送审,但却让台湾债务与台当局“行政”“立法”体制犹如失速列车。蔡当局这种犹如土豪劣绅,只不过更加暴露了“前瞻计划”的不得民心,也增加了各界的质疑。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前瞻 计划 台湾 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