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海盗们明明是罪犯 为何每每被描绘为英雄
今年5月,迪士尼电影《加勒比海盗5》如期上映,众多“加勒比海盗”迷在影院里再次跟随着杰克船长的脚步踏上了纷繁刺激的海洋探险之旅。从2003年《加勒比海盗1》上映,至今已过去将近15个年头,由强尼·戴普饰演的杰克船长不仅成了一个经典的荧屏形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我们对海盗的理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智勇双全、重情重义。


然而……海盗们明明是罪犯,为何每每被描绘为英雄?
带着这个问题,日本上智大学国际政治史博士、独协大学外语学部学者竹田勇开始研究海盗的历史。他发现,海盗之所以被当做英雄对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做出了相当大的社会贡献。更确切地讲,在英国崛起为大英帝国的道路上,有着海盗们的活跃背影。“以和国家权力融为一体的16世纪为基点,海盗们将英格兰筑建成历史上罕见的大英帝国,并在18-19世纪,支配了整个世界的海洋。”
而海盗们的故事,要从一个叫德雷克的人说起。
1580年,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二个驾船环游地球的船长。这一壮举耗时近三年才得以完成,相当于16世纪的“太空竞赛”,标志着资源处于劣势的英国首次在航海技术上超越西班牙,并且掠夺了西班牙帝国的庞大财富。顺利返航后,德雷克获得了国家英雄的待遇。德雷克率领的舰队旗舰鹈鹕号(Pelican)在航海途中改名为金鹿号(Golden Hind),据说伊丽莎白女王授予这位出身在英国西南部德文郡的贫苦农民之子骑士称号的地方,正是在金鹿号的甲板上。
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一枚纪念德雷克成就的银质纪念章。它的直径大约为7厘米,其薄如纸。一面镌刻着欧洲、非洲和亚洲,另一面镌刻着美洲。如果把它举起来对着光,可以发现上面用细小的圆点标出了德雷克的航海路线:从普利茅斯下行至南美洲末端,再沿南美海岸线上行——图上标出了利马和巴拿马,到达加利福尼亚后,穿越太平洋,抵达印度尼西亚的香料群岛(即马鲁古群岛),之后绕过好望角,沿西非海岸线上行,最后回家。南极洲周围镌刻着拉丁文铭文:“弗兰西斯·德雷克的航行始于1577年12月13日”,另一面则记着“于1580年旧历10月4日(9月18日)返航”。

在《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一书中,前伦敦国家美术馆馆长及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雷格(Neil MacGregor)指出,与德雷克同时代的莎士比亚在喜剧《仲夏夜之梦》中用了一个细节向德雷克致敬:精灵迫克向仙王奥布朗吹嘘自己可以用略长于半小时的时间环绕地球一周。“对于第一次观看《仲夏夜之梦》的伊丽莎白时代的观众而言,环绕世界、围着地球转一圈,是新闻事件——人尽皆知的爱国主义新闻事件。在雅典的‘森林’里,莎士比亚的英国‘仙子们’实际上是在用瑰奇的诗意方式重申举国上下对德雷克功业的骄傲,和这枚银质纪念章的目的如出一辙。”
隐藏在德雷克“国家英雄”、“航海家”、“探险家”光环背后的,其实是他的海盗身份。根据研究德雷克的文献进行计算的结果,他一共带回了60万英镑,其中30万英镑进了女王的腰包。当时英国的国家预算大概是20万英镑,也就是说德雷克将相当于三年国家预算规模的财富带回了英国,而这些财富,多为袭击远洋航行的帆船、劫掠昂贵货物,并将赃物带回到伦敦和安特卫普转卖而得的“海盗钱”。他掠夺的财物主要是金银货币或金银条,还有大量的砂糖和红酒,掠夺对象则多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船只。

“海盗钱”实际上是当时弱小的英国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远远落后于当时称霸海洋、经济实力强大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处于极度贫穷的状态。与此同时,从16世纪末开始进军海洋的荷兰也令英国倍感焦虑。为了赚取外汇,英国当时主要的出口产品为羊毛和毛织品,然而贸易范围非常有限,利润也不高。除了经济困境之外,英国还面临周边国家的政治威胁。天主教派盟主西班牙武力侵略英国的可能性日益鲜明,法国企图利用苏格兰玛丽女王实现间接支配英国的野心也暴露出来。当时英国的人口是400万-450万,而刚合并了葡萄牙的西班牙人口是1000万,法国是1600万。
为了粉碎西班牙和法国的野心,尽快富强起来是当务之急。伊丽莎白女王的策略是举国推进海盗行为,开拓不依赖毛织物的海外贸易之路。虽然在明面上英国王室没有参与海盗行动,但伊丽莎白女王秘密参与了由民间主导成立的辛迪加式联合集团:赞助商以几人到几十人的规模提供资金,成立海盗辛迪加式联合集团,接着向德雷克等大海盗提议组成海盗舰队。出资方不必一定需要提供现金,伊丽莎白女王就常常以提供王室帆船的方式参与投资。每次为了阻止海盗舰队,都需要先组织辛迪加式联合集团。海盗舰队的规模一般是5-30艘船只,船员人数为150-2000名不等。
女王在参与海盗行动时,一般是直接口述给海盗舰队的指挥官或者通过女王亲信、首席秘书官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Francis Walsingham)转达,不留下任何女王参与的书面痕迹。这样即使海盗联合集团的航海行动失败,女王也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即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向英国抗议,女王也可以装作不知情,在表面上与两国保持友好关系。
麦克格雷格发现,莎剧中涉及探险和发现题材的剧本大多集中在16世纪90年代,即伊丽莎白时代航海热的高峰期。在德雷克首次环球航行成功后的20年,有数十名英国探险家效仿他展开环球航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探索和历险的背后,是海盗掠夺巨额财富的现实利益。活跃在伊丽莎白时代的大海盗还有托马斯·卡文迪什(Thomas Cavendish),他在26岁的时候率领三艘帆船成为实现环球航海的全球第三人(1586年-1588年),并被女王授予骑士称号;沃特尔·罗利(Walter Raleigh)帮助英国王室开拓了北美殖民地,把烟草引进英国,于1585年被女王授予骑士称号。这些被誉为“女王陛下的海盗们”的冒险家,在“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下帮助英国开拓了一条海盗致富的道路。

“欧洲大陆诸国是以贸易为主要目的,而英国人却是以进行海盗活动为目的。16世纪的英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是以海盗行为作为主要的发动机,贸易手段不过是辅助的引擎而已……英国以贸易立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是在18-19世纪,在此之前的200年左右,英国不得不依靠‘海盗钱’为生。”竹田勇在书中写道。
值得一提的是,“女王陛下的海盗们”在1585年左右又开始参与英国和西班牙的战争。在加勒比海的掠夺之战(1585年9月-1586年7月)中,德雷克偷袭西班牙的卡迪兹港,并抢走了西班牙的王室船只(1587年4-6月),在和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1588年7-8月),德雷克本人则作为成功领导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海战的军人青史留名。“加勒比海盗”的赫赫大名,从此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并在后世幻化成一个自由不羁的形象,点燃了读者和观众心中的海洋梦。
编辑:杨岚
关键词:海盗 英国 德雷克 驾船环游地球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