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国家账本”新亮点: 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公开力度大
原标题:翻翻国家账本 看看钱花哪儿
7月21日,2016年度中央部门决算集中向社会公开。据统计,已经有103家中央部门公布了本部门决算,比去年增加了1个;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公开部门决算。今年是中央部门决算连续第七年向社会公开,“国家账本”公开的内容,有哪些新亮点和新变化?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三公”经费总额继续下降
“三公”经费支出,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均实现了只减不增,今年的情况咋样?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没有悬念:继续下降。
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48.25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4.85亿元,下降23.5%;比2015年减少5.48亿元,下降10.2%。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18.19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0.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5.87亿元,比预算数减少 24.8%;公务接待费4.19亿元,比预算数减少50.2%。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与2015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相比,总额减少了10%以上;与2016年预算数相比,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公车费用减少了24.8%,公务接待费用减少了50.2%,这个力度也是近年来少有的。“能够取得这样的明显成效,是中央单位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支出的结果。”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从具体部门来看,这一变化也很明显。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国税系统“三公”经费支出包括税务总局机关及其所属省、市、县国税局四级3741个预算单位的财政拨款支出。2016年国税系统中央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13.36亿元,比2015年预算减少10.16%。在实际执行中,各级国税部门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规模,2016年“三公”经费支出9.1亿元,比2016年预算数下降31.85%。特别是公务接待费支出,比2016年预算数下降45.79%。
“中央部门决算公开,最早是从‘三公’经费起步的,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肯定。这几年,部门决算公开在透明度、覆盖面方面每年都有进步,社会公众的关注点也不断扩大,社会效果越来越好。”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表示。
绩效评价公开力度大,项目自评基本实现全覆盖
“‘国家账本’向社会公开账目,不仅要看钱花在什么地方,更要看取得了多大效益。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一大亮点,是部门项目绩效内容更为丰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说,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开展的量化评估活动。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有助于公众全面了解项目实施成效,加强社会监督。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要求,财政部组织中央部门逐步健全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专项支出绩效评价常态化机制,不断扩大绩效评价范围,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从去年开始,财政部选择部分中央部门项目和政策,以财政部为主体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今年财政部选择中央本级7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作为2016年度中央决算报告的参阅资料,一同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这些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此次与中央部门决算一起向社会公开。
这些重点项目的共同特点,是社会关注度高、资金规模大、政策持续时间长。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项目、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及服务经费、国家出版基金、“金税”三期工程第二阶段项目、博士后日常经费、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等。
“从评价结果看,多数项目管理较为规范,实施成效显著,较好地实现了绩效目标,但部分项目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前期论证不够充分、管理制度仍需完善、个别产出和效益指标没能实现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改进。”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此基础上,今年中央部门还首次公开了部分项目绩效自评结果,以及《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绩效自评是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信息反馈,对中央部门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中央各部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基本实现了一级项目和二级项目全覆盖,成效较为明显。海关总署、人社部、文化部、民政部、国家旅游局等一些中央部门,在部分重点项目绩效自评中引入专家、第三方机构参与,提高了绩效评价的质量,评价结果也更加客观公正。
“2016年,中央部门对451个项目开展了重点绩效评价,涉及预算支出890亿元。此次将部分一级项目绩效自评结果向社会公开,不仅提升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而且有利于倒逼各部门重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白景明认为。绩效评价结果,应当作为编制下一年度预算、优化项目支出结构、改进项目管理、调整完善政策的重要依据。
公开内容不断细化,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近年来,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取得了长足发展:公开范围不断扩大,公开内容不断细化,公开时间逐步集中,公开平台实现统一,公开成效逐年显现。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在细化公开内容、改进公开方式等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经济分类决算更为直观。中央部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将由往年每个经济分类支出数据分页进行列示,调整为将所有经济分类支出数据集中在一张表上列示,更加一目了然。
——国有资产占用情况更为明细。中央部门设备信息将由往年的公开单价2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细化为公开单价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和单价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
——回应社会关切更为积极。在继续汇总公布预决算政策的同时,首次“打包”公布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分预算支出政策文件,首次制作决算公开解读视频,推动决算公开不仅“能看到”,而且“看得懂”“能监督”。
政府采购,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2016年7月,中央部门首次公开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情况,包括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企业的份额,以更好地体现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今年,相关情况将继续公开。“需要说明的是,政府采购支出中授予中小微企业的合同金额高,说明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大;但是,合同金额小不意味着不支持或者支持力度小。主要是一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其货物或者工程、服务的供应商通常为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不具备实施条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
“按照预算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各部门各单位政府采购情况,应当从预算、执行到决算形成全过程公开。”竹立家认为,在加大政府采购公开力度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完善公平交易规则,提高透明度和公正性,遏制政府采购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乱象,确保财政资金花出实效。(记者 李丽辉)
编辑:秦云
关键词:国家账本 预算支出 公开力度大


11500年历史人类遗骸在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中被毁
香港渡海泳在维港举行
“棉海”丰收时
天津地铁5号线开通试运营
台铁恢复单线双向行车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法国
法国政府完成重组
湖北恩施:设施农业正忙秋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