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虽九死犹未悔的爱国情怀
——访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原会长蔡荣守
日前,年近九旬的蔡荣守老人在高雄家中接受记者专访,回忆他不平凡的一生。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人是“二等公民”
1929年12月,蔡荣守出生于台南县麻豆镇,父亲是糖厂工人,他是家中长子,下有三弟一妹。由于少时母亲过世,为减轻家庭负担,蔡荣守于公学校(相当于小学)毕业后便开始求职,后考入日本人在台南开设的明治制糖株式会社工作。
“那个时候,职务相同的糖厂职员待遇却不同:日本人住的宿舍好,薪水多,台湾人住的宿舍差,薪水少。物资缺乏,搞配给制度,给日本人的配给物资很多,给台湾人的很少。教育方面,从小给我们分开,日本人有专门的小学校,台湾人如果想进去,要改日本姓名。”在日据时代,台湾人深受日本人歧视,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都遭受不平等待遇,形同“二等公民”,令蔡荣守愤慨不已。
“就读公学校期间,我在上学途中曾亲眼目睹日本人殴打台湾人。日本人打人时竟说,打死一个台湾人,就像杀掉一只蚂蚁,还骂我们是清国奴。”蔡荣守语重心长地说,日本殖民者对台湾的侵略和压迫是不容遗忘的,它曾遭到台湾人民激烈的反抗,台南尤烈。但是,现在岛内一些政客却蓄意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将台湾人民的抗日历史抹杀不提,这些都是“数典忘祖、歪曲历史”的行为。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全岛人民张灯结彩,热烈欢迎台湾光复。
“那时我们都很高兴,因为台湾已经脱离日本殖民统治,本以为可以重见天日,今后台湾人民可以过上正义、公平、合理的生活,但事实却令我们失望。”蔡荣守说,国民党军队来台后,压迫人民,贪官污吏层出不穷,民众生活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糟。种种矛盾不断积聚,最后导致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爆发。
投身迎接统一的历史洪流
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军队采取血腥手段镇压,震惊全台。由于对国民党当局不满,蔡荣守和几个同事常常私下议论时局。当时解放战争正激烈进行,他们了解到,对岸还有一个主张新民主主义、追求实现社会主义的共产党,正在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我们对‘白色祖国’已经深深失望,就将希望寄托在‘红色祖国’身上。大家同为中国人,血缘、语言、文化都一样,我们希望尽快结束战争,统一祖国,建设富强康乐的国家,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蔡荣守回忆说,当时在糖厂担任职员、后成为台湾统派著名领袖的林书扬是他的领路人,经林书扬介绍,蔡荣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台湾省工委会台南县麻豆支部的一员。
“1950年初,为了配合解放军将要发起的渡海攻台战役,我们吸收了三个能开小火车的司机。因为糖厂运甘蔗的铁路通到海边,如果解放军登陆,我们可以利用它运送兵员和物资。”蔡荣守说,加入组织的不仅有工人、农民,还有医生、教授、公务员、老师。在他们心里,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半生磨难不减爱国赤诚
1950年5月,台湾当局破获“麻豆案”,全案36人,其中3人被判死刑,蔡荣守和另外8人被判无期徒刑。在狱中,蔡荣守曾经受针刺手指、原子笔夹手、灌辣椒水等酷刑,但他没有屈服。此后,他先后被移送至绿岛训导处、台东泰源监狱等地关押。长年的囚禁,沉重的劳役,当局的威逼利诱,种种折磨都没能摧垮他的意志、动摇他的信仰。
出狱后的蔡荣守仍时时关心两岸关系和祖国统一进程。1987年台湾“解严”,由五六十年代白色恐怖时期政治受难人及遗族、家属组成的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于同年10月成立,蔡荣守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先后担任互助会高屏分会会长和总会会长。
30年来,互助会每年都在台北马场町举办秋祭,追思当年因为爱和平、爱台湾、追求理想而就义的先烈们。此外还经常组团赴大陆交流。蔡荣守说,如今战火硝烟早已成为往事,但两岸仍未正式终止敌对状态,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又为两岸关系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以史为鉴,何去何从,台湾当局应该三思。(查文晔章利新)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祖国 台湾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