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圈而未动”的道路是谁的“责任飞地”

2017年07月25日 14:52 | 作者:堂吉伟德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有市民反映,西三旗国际温泉酒店至新康园一条东西向的路段,原本计划进行修缮,但道路封闭了近两年,至今没开工。记者在现场看到,围挡处堆放着大量垃圾。该道路位于海淀区和昌平区交界处,记者咨询了两区的属地街道办、市政等共6个部门及北京住总集团,但6部门均表示不知情。(7月25日《北京晨报》)

“圈而未动”的道路究竟归谁管,目前看来还属待解之谜。虽然比不上悬案那般神秘莫测,不过六个部门的“不知情”回答,让问题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其间有太多问题值得追问,是谁把道路进行了打围,是谁在计划进行修缮,又是谁封闭了道路而没有开工?按理说,城市道路的维修应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并对外进行公示,何以相关部门和街道毫不知情?既然属于两地交界之处,归属责任的空白地带,又何以会被“圈而待修”?

要查清这条道路的来龙去脉并不困难,毕竟一条道路的维修涉及到招投标等程序,或许在各部门无法查实的归属,在网上一搜便能出结果。然而问题在于,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位居两地的道路总有一方知情。不过两区属地的街道办、市政等部门均不知情,并因之出现了一块“责任飞地”,才是咄咄怪事。既然无人主动出来认领,围档处堆放大量垃圾则不足为奇。

一条道路“圈而未动”达两年之久,相关部门居然毫不知情,处于“不管不问”的麻木状态,连“爱管闲事”和“打听热闹”的兴趣都没有,又何以实现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又何以做到“以人为本”并最终惠及公众?

有利益就上,见问题就让,遇到困难绕道走,碰到麻烦踢皮球,已然成为公共管理和服务过程中,责任失位的生动注脚。

连如此显眼的城市道路都可以视而不见,堂而皇之以“不归自己管”而不闻不问,个体遭遇如何则不难想象。2014年,广州市人大代表在广州空气污染情况进行检查后,毫不客气地指出:治理大气污染,“各部门不是找怎么可以管的理由,而是找怎么可以不管的理由。”“一遇到难题就推说职责不清”。没有主管权,总有协助权,没有业务主管的责任,总有属地知情的义务,无论从何种责任归属与定位来说,都不会存在“毫不知情”的可能。就如同一地出现命案之后,固然破案的责任在于警方,总不能其他各方都说“与己无关”而避而远之,把矛盾和问题甩锅给别人。若是如此,成立这些机构和部门有何用处?

责任不清并非“三定方案”不明,恰在于责任倒查与追溯机制失灵。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终生负责制也好,责任倒查制也罢,如果停留在“追而未果”和“查而不实”的层面,自然是“问题就在眼前,你也视而不见”。比如城市中大量出现的违章建筑,久积成患的三轮车载客,还比如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治理、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隐患,哪一个不是责任失范所造成的恶果。责任清晰,界定明确,追溯到位,则是高效的源头之治,反之则是低效的末端治理,集中整治固然热闹非凡,不过是对责任彼此掩盖的形式敷衍而已。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道路 责任 圈而未动 责任飞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