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一个人的“假装”怎能抹杀2000万人的北京生活
这几天,一篇题为《在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大家关注的焦点不在于“2000万人”这个庞大的数字,而在于“北京”这个让大多数人心之向往的地方。在这个网络舆论极度发达的今天,“一石总能能激起千层浪”,更何况这颗石子投放到的是万众瞩目的北京呢?
文章的作者不过是通过笔端宣泄自己“想在北京生活而不能”的自卑感与失落感。生活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你所生活的地方也并没有优劣之别;但文章作者作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就难免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惺惺作态之嫌了。
正如心理学上所言,一个人缺少什么就会指责什么,源于内心极度的自卑感。笔者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这位“兴风作浪”的人,不过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因为自己“假装”,所以别人也在“假装”——这便是文章作者的逻辑——强盗逻辑。“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自己“假装”就够了,凭什么还要拉下“2000万人”一起“假装”?转发的人并不意味着发自肺腑的认同,不过是对“负能量”的一种好奇与偏爱。很多时候,人们忙得都不愿意去打开链接认真读一读文章,只要看一眼“标题”就摁下了转发键。很多转发者都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所以转得迅速而无所谓,从某种意义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有资格回应“假装”还是“生活”的是这“被标签”的2000万人,而不是因为个人的情绪而宣泄的作者,他没有独裁的权力更没有决定的资格。该作者一味吐槽“北京”和“老北京人”,也不过是逞口舌之快而已。如果北京真的像他所言如此不堪,那他当初为何又要“误入歧途”呢?北京,是很多有梦想人认定的“天堂”,机会虽多但压力也大,没有真才实学的终究被残酷淘汰。显然,该作者就是不幸被淘汰的,所以他便妄言北京是“地狱”。
每个人的观点都和自己的经历、知识储备、立场角度息息相关,是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的观点。该作者自己在北京待不下去了,就是世俗意义上的“失败”,便开始攻击自己当初挥洒青春的地方,口诛笔伐北京的同时也了侮辱了自己的梦想。一切的言论都处于他“逐名逐利”的价值观,或许把自己“一败涂地”的责任都推到“不近人情”的“北京”身上,自己的自卑心和虚荣心会得到很好的安慰与满足吧。只重结果不看过程,这样的“生活”确是“假装”的。
你可以“假装”也可以“生活”,那是你的选择,无人干涉。但请不要妄图去评断别人的人生,如果2000万人都像你一样“假装”,为什么他们不像你一样“逃离”?追求梦想的路上总是荆棘丛生的,但是拥有梦想的人都是甘之如饴的。正如汪国真先生所言,“不要想是否会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不要太斤斤计较所谓的“成功与失败”,古来成大事者从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一时一刻的成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北京 假装 生活


胡塞武装宣布愿为和谈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山火肆虐后的天堂镇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六号卫星 搭载发射4颗微纳卫星
马克龙呼吁建设一个更加一体化、强大且独立的欧洲
英国首相说英欧本周内将敲定未来关系框架细节
成都大熊猫冬日卖萌
河北集装箱“水铁”联运吞吐量逾19万标箱
泰国将封锁打捞上岸的“凤凰”号以开展调查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