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应试教育只会量产颓废的大学生
华中科技大学新规出台,吓坏不少学渣。新规是这样的,在校普通本科生,因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而受到学籍警示处理,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的,可申请转入专科学习,达到专科毕业要求后,按专科毕业。因特殊困难不能完成本科学习者,也可以申请转入专科。
概括来讲,就是学业不达标,本科降专科。至于说学渣担惊受怕,存在理解偏差,新的降级就学方式,其实是在退学之外,提供了另一条自救通道,学生多了一项选择。当然这里面关键还是尺度问题,如果学校从严把关,收紧学业考核,那学渣们确实该提心吊胆起来了。
华科大的这次新规,不少人点赞,被当做教育改革的积极实验。老实说,这本身是一种很奇妙的格局,它说明在高等教育领域,学业警示制度缺失,纵容学生混日子是常态。严进宽出的原则贯彻久了,大学生当然会被惯坏。所以一方面高校毕业率长期维持在95%以上,与此同时,学历严重贬值,文凭成为就业市场的镀金工具,毕业生技能素养每况愈下。
不过,大学生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未必只因警示机制缺失。追根溯源地讲,它实际上是长期应试教育反弹的结果。很多大学生,在高中冲刺阶段,班主任经常会灌输达到了大学就会轻松许多的减压理念,可见整个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氛围,是完全脱节的。高中奉行三点一线的规律生活,作息时间精确到分钟;大学则完全解除了所有外在束缚,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但问题是,经历了十多年间应试教育驯化的他们,根本没有心理上的准备。
结果可想而知。自主学习能力,很大程度植根于兴趣,应试教育重压下的中国学生,是很难有兴趣可言,就算有兴趣也会被培养为竞赛工具,如奥数等。升学是指挥棒,所以他们对于学业的理解,更多是出于高考这两天的长期铺垫。一旦高考结束,进入大学,高考的指挥棒没有了,就业市场上的专业对口率极低,迷失在宿舍的游戏中是很正常的现象。
大学前后,两套教育思维和逻辑,反差度简直天壤之别。其断裂之处,经常会让大学的改革倍显无力。比如现在很多大学会有自主招生,但这种招生,通常还是围绕分数转,根本无法挖掘学生在某个领域的天赋。教育警示机制同样如此,大学可以变得很严格,提高退学率或者降入专科的淘汰率,但这种转变,何尝不是把高中那种应试压力,重新接续四年?
基于学业警示的任何尝试,首先都得明白一点,变革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毕业率的数字更好看,或者说提高大学生应付考试的能力,而是提升其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其能够在大学四年挖掘自身的潜能,并尝试着对接社会。以此来看,华科大的降级措施,注定难掀起涟漪。
这也从侧面说明,应试教育塑造了一种铁板一块的思维格局,它的影响力没有随着高考而结束,而是传递到大学,并进入社会,难以撼动。大学里所有的颓废,无非是因为压在身上的重担一下子没了,温情脉脉的象牙塔下,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学业,变得最不重要。对于这种局面,我们当然鼓励大学在学业警示方面的尝试,但把全部希望都寄托于此,或者说过分夸大其积极的后果,结局可能注定会让人失望。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大学 应试教育 大学生


探访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
新疆开通“空中巴士”助力冬季旅游
全国政协京内新任委员参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博鳌亚洲论坛首尔会议聚焦合作与创新等议题
胡塞武装宣布愿为和谈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山火肆虐后的天堂镇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六号卫星 搭载发射4颗微纳卫星
马克龙呼吁建设一个更加一体化、强大且独立的欧洲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