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如何打破“数据孤岛”
前不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少地方都在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不约而同喊出了“一个窗口办结”的口号。不过,同为“一个窗口办结”,但其中的技术含量却不尽相同:有的是一个窗口一台电脑,通过部门间的数据交换、传输,在一台电脑上就能办理多部门的审核、批准工作;而有的,则是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集中在一起办公,群众在一个窗口提交申请,再由工作人员在后台帮忙跑腿办理。
“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是本轮行政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不过,要让数据跑起来,首先得有顺畅的传输通路。之所以有些地方还需要工作人员跑腿,原因就在于数据在各部门之间没能互联互通,数据传输还存在诸多“断路”。
尽管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已历经20多年,形成了相当完备的政府业务网和政府公众信息网,然而由于各自为政、标准不一等原因,造成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始终缺乏有效整合,结果形成了一个个的“数据孤岛”,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资源不能发挥更大作用。地方上投入巨额资金建设的信息系统,也因为缺乏数据资源,导致原本设计的诸多功能全无用武之地,形成另一种浪费。
数据无法联通、不能共享,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政府部门错误地将数据资源等同于一般资源,认为占有就是财富,热衷于搜集,但不愿共享;有些行业、部门只盯着自己的数据服务系统,结果因为数据标准、系统接口等技术原因,无法与外单位、外部门联通;还有些地方,对大数据缺乏顶层设计,导致各条线、各部门固有的本位主义作祟,壁垒林立,数据无法流动。当然,也有的情况是出于工作机密、商业机密的考虑,那就另当别论。
其实,大数据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让群众少跑腿”,它还有更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分析,能够为政府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提供帮助,从而创新行政理念和工作方法,不断提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如果说,基于个人的大数据分析,能够清晰描绘出一个人的脾气、秉性、习惯等,那么基于社会的大数据分析就能够挖掘出社会运行的潜在规律,帮助政府部门突破既有的逻辑思维和决策习惯,在问题与对策之间建立新的联系,为明确政策目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但这一理想目的必须建筑在数据能够互联互通的基础之上。倘若数据无法共享,那么分析得出的结论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好比“盲人摸象”,有的人觉得大象是根柱子,有的坚信大象是堵墙,但其实都是以偏概全。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还需进一步强化“大数据意识”,牢固树立信息化的决策思维。这不仅要在提高数据数量、质量上下功夫,更需要在数据联通方面勇敢走出去,切不可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短视者。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数据 数据孤岛 打破 资源


探访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
新疆开通“空中巴士”助力冬季旅游
全国政协京内新任委员参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博鳌亚洲论坛首尔会议聚焦合作与创新等议题
胡塞武装宣布愿为和谈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山火肆虐后的天堂镇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六号卫星 搭载发射4颗微纳卫星
马克龙呼吁建设一个更加一体化、强大且独立的欧洲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