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生源不足才能入学”的无奈与尴尬
《武汉市关于开展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日前完成意见征集,将于近期公布。该实施意见回避了“租售同权”这一说法,改用“保障承租人享有公共服务政策”。该市教育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武汉的《居住证服务与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租房子女能够就近入学享受义务教育,但条件是当学区生源不足时,符合条件的租户子女才能就近入学。(8月1日澎湃新闻)
虽然住建部已表态“租售同权”将立法明确,但武汉仍回避“租售同权”,而是改用一种模糊说法——“保障承租人享有公共服务政策”。再结合武汉《居住证服务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来看,承租人并不能与买房人平等享有公共服务政策,只是一种“替补”。这显然让承租人不悦,也让一些人感到费解。
“使人人享受平等的机会”,这是公众听到比较多的一句话,也是各级政府努力的目标之一。相信武汉城市管理者也想实现“租售同权”,让承租人与买房人享有平等权益。然而,城市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城市所提供的公共服务,难以同时满足承租人与买房人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残酷地做出一种选择,让买房人优先享有公共服务政策。
不过,学区生源不足时承租人子女才能就近入学,这种政策安排不符合法律规定。我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义务教育法》第四条也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换言之,根据上述两部法律规定,承租人与买房人的子女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而很多城市政策规定让两者有了先后,即机会和权利不平等,这让城市管理者很无奈也很尴尬,无奈是因为教育等公共资源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尴尬是因为面临着违法。而要化解这种无奈和尴尬,唯有加大城市教育等公共资源投入,让各种公共资源供给满足需求。
在我看来,从法律等角度而言,武汉不能回避“租售同权”,应该把“租售同权”写入上述实施意见,作为一种努力的目标,完善公共服务的动力。如果地方政策回避“租售同权”,而国家层面立法明确“租售同权”,到那时,城市政府又将面临新的尴尬,即地方规定会与国家法律法规“打架”。所以,武汉有关方面完善上述实施意见时一定要有前瞻性。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尴尬 租售同权 无奈 武汉 承租人


探访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
新疆开通“空中巴士”助力冬季旅游
全国政协京内新任委员参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博鳌亚洲论坛首尔会议聚焦合作与创新等议题
胡塞武装宣布愿为和谈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山火肆虐后的天堂镇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六号卫星 搭载发射4颗微纳卫星
马克龙呼吁建设一个更加一体化、强大且独立的欧洲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