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实体经济有多难 看完这个调查报告就知道了
困难的日子真的过去了吗?
成本上涨、负债升高,中国实体经济行业的企业经营状况究竟如何?
8月1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说,企业成本水平已经超过收入,企业利润空间已经被挤压到极限。实体经济杠杆率仍较高,风险不可忽视。
今年3月到7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调研组通过走访企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从14709家企业获得235万余个数据,最终形成调研报告《降成本:2017年的调查与分析》。此次接受调查访问的企业遍布中国东部、中部、东北部和西部,覆盖国有、集体、外资和民营等全部所有制类型,涵盖大型、中型、小型以及微型企业,涉及15个行业。其中,东部地区企业数量最多、占48.8%,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分别占63.53%、74.5%,同时制造业企业占比近45%。调研组认为,基于此的分析,能够全面真实反映当前实体经济企业的真实运营状态。
近三年,受访企业总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超过100%,西部和东北地区企业、国有企业情况堪忧。2014年到2016年,受访企业总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01.47%、101.87%和101.44%,均大于100%,表明企业成本水平已经超过收入,企业利润空间已经被挤压到极限。调研报告分析,这与转型升级时期企业分化,盈利与亏损互抵有关系,并不能说明,所有受访企业都是亏损的。
从分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稍好,而东北和西部地区连续三年总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在105%左右,情况堪忧。从企业规模看,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总成本占营业收入比重连续3年在102%至104%之间,处于亏损状态。从所有制看,外资企业经营状况最好,总成本占营业收入比重低于100%,民营企业次之,为100%,基本能够维持收支平衡,国有企业最差,为105%左右,入不敷出,经营困难。

国是直通车 冯玲玲 摄
资产负债率超六成
受访企业资产负债率在63%左右,财务风险较高,企业间债务相互拖欠情况较为严重。2014-2016年受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2.9%、62.7%和63.07%,资产负债率较高,表明企业经营的财务风险较高。
分地区看,东北地区的资产负债率最高,且连续两年增长,2016年达到69.34%,中部地区资产负债率最低,为56.07%。
从所有制来看,集体企业资产负债率最高,为73%左右,国有企业次之(70%左右),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最低,分别为60%和55%;从企业规模看,微型企业资产负债率最高,且连续增长,2016年达到71.63%。中型企业最低,且连续下降,2016年降至60.66%,表明微型企业财务风险最大。
2016年,应收账款较2015年增长了7.83%,低于2015年增速(11.5%),但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从2014年的16.1%上升到2016年的16.95%,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仍在累积。2016年应付账款较2015年增长了9.23%,高于2015年增速(1.9%)。从应收和应付账款情况可以看出,企业间债务相互拖欠情况较为严重。
企业资产负债率和应收(付)账款状态也可以反映出实体经济杠杆率仍较高,经济运行不确定性较大,风险不可忽视。
调研报告介绍说,2014年到2016年,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资金规模,我国企业外源融资的总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受货币信贷宏观稳中偏紧的影响,2016年以来,企业融资增速放缓。在各类融资方式中,银行贷款依然是企业外源融资的最主要方式,其次是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与其它融资方式(信托、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相比仍然较少。
其中,银行贷款成本仅次于其它融资成本,依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顺序呈现明显阶梯下降特征。东部与中部地区企业各期限银行贷款加权成本约为7.09%和6.97%,明显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的6.41%和6.46%。
从所有制情况看,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国有企业处于优势地位,融资规模大,融资成本低;而民营企业处于劣势地位。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小微型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低于中型企业。

中新社发 严大明 摄
五大成本增加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情况看,实体经济的原材料、用能用地及人工成本都有所上涨。
原材料成本近年来上升较快
2016年全国实体经济企业(剔除了金融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原材料成本出现了较快上升,2016年同比上升了7.21%。其中,制造业企业的原材料成本2016年同比上升了7.84%,而营业收入的增速仅为2.04%,相应制造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这说明随着一些行业去产能的持续推进和实体经济企业销售和生产的回暖,原材料需求的增长引发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从而推高了企业的原材料成本。
用地及房租成本持续上涨
2016年全国实体经济企业(剔除了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企业)用地及房租成本同比上升了9.7%。其中,西部地区实体经济企业用地及房租成本上升最快,2016年同比上升了43.8%;而东北地区仅上升了0.92%,这说明东北地区实体经济企业活力不强,用地或租房意愿较低。
用能成本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
随着近年来国家发改委的持续降低工业企业用电价格和推进大用户直供电改革,我国实体经济企业的用电成本虽然总体有一定的上升,但是增幅较小,在电价下调的情况下,实体经济企业用电总成本保持一定幅度的上升反而反映了经济效益的好转。
从全国受访数据来看,2016年全国实体经济企业的用电成本1539.6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2015年仅仅增长了2.91%。从区域来看,西部、东部和中部地区2016年实体经济企业的用电成本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而东北地区2016年实体经济企业的用电成本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2016年用电成本为101.36亿元,同比2015年却下降了17.55%,东北地区2016年实体经济企业的用电成本下降,则说明东北地区实体经济企业的经济效益依然未见明显好转。
用工成本依然刚性上升
虽然国家为了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社保缴费率,工资的刚性增长要求以及用工市场的紧张,使得这两年我国实体经济企业的用工成本在持续上升,企业对用工成本高的问题反映依然强烈。
从全国数据来看,2016年全国实体经济企业用工成本同比增长了6.84%。从区域来看,四个区域企业的用工成本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东部和东北地区2016年用工成本增速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分别为9.84%和7.7%。
物流成本呈上升态势,人工成本上涨为主因
2014-2016年,全国企业物流成本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物流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增速为4.9%,物流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增速为3%。
分地区看,三年的情况基本趋同,以2016年为例,西部地区物流成本更高一些,物流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分别达到3.79%和2.61%;东部物流成本最低,这两个比重分别为2.52%和1.82%;中部和东北物流成本居中。
关于物流成本上涨主因问题,39.5%的企业认为人工成本上涨是物流成本上涨的主因;18.5%的企业认为燃油价格过快上涨导致物流成本升高;15.9%的企业认为各项税费上涨、过路过桥费用及车辆保养维修费用上涨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国是直通车 冯玲玲 摄
近六成企业税收比重低于5%
近六成受访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小于5%。58%以上受访企业的“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小于5%。这表明,六成受访企业百元收入纳税低于5元。
从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最低,西部地区最高。以2016年为例,东部地区受访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33%,西部地区为7.21%。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最高,微型企业最低。以2016年为例,大型企业为5.37%,微型企业为3.52%。
三年来,受访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14年的5.32%下降至5.14%,三年下降了0.18个百分点,降幅为3.3%。其中,西部地区降幅最大,从2014年的8.41%下降至2016年的7.21%;微型企业的降幅最高,从2014年的3.89%下降至2016年的3.52%。
除了缴税,企业还要面对政府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其它市场主体的经营性收费。调查结果显示,就税费负担主观感受而言,没用企业认为税费负担“较轻”,6.7%企业认为税费负担“非常重”, 51.5%企业认为税费负担“合理”,41.8%的企业认为税费负担“较重”。
降成本收效如何?
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中央积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2016年8月中国国务院发布《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后,中央各部委分别研究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地方政府出台细化的降成本政策措施,形成了降成本的政策体系。
如今,政策执行情况如何,一线的企业的切身感受又是如何?
调研报告介绍说,从实地调研情况看,税费、融资、人工、用能用地、物流等六大成本上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综合来看,约有60%的企业对《方案》出台的措施表示认可。《方案》在各地落实情况良好,降成本举措取得阶段性成效。
但由于降低企业成本牵涉方面众多,容易受到内外部复杂因素的影响制约,当前降成本的政策红利被部分抵消或者效力发挥迟滞。调研报告认为,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企业降成本任务依然繁重。
财科院线上调查数据显示,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依然是大多数企业的诉求。其中,80.4%的企业认为需继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52.7%的企业认为需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6.3%的企业认为需继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44.7%的企业认为需进一步降低企业人工成本,41.6%的企业认为需继续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40.9%的企业认为需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在企业看来,政府降成本当然是降的越多越好。就政府而言,成功的降成本政策一定要调动企业自身降成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调研报告认为,政府降成本政策的完善需要综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利益,促进实体经济企业实现长远健康发展。(赵建华)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实体经济 有多难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庆祝万圣节 装扮成猫王、黑武士和疯
联大召开关于终止美国对古巴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必要
山东沂源:深秋柿子加工忙
文在寅呼吁珍惜半岛有利契机
京张高铁开始全面铺轨
纽约举行万圣节大游行
南苏丹举行活动庆祝和平协议签署 最大反对派领导人马
阿里巴巴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在非洲落地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