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企业要把和钱的那点事整明白
讨论实体经济,不能不涉及经济实体———企业。企业的本质是什么,这个看似市场经济最基本的问题,却并不一定很好回答。
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是,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
简单说就是,企业是以赚钱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赚钱嘛,只要不违法,似乎也天经地义。
于是,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就顺理成章地在市场上看到了如下的情景:很多此类“经济组织”今天卖服装,明天开饭店,后天看炒股票挣钱,就跟着炒股,直到后来股市不景气,把自己炒成“股东”。这几年看房地产来钱快,于是又去做“房东”。
不过,这种以赚钱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到最后十有八九是“做不成企业”了,倒是把自己做成了“社会组织”——破产职工安置办。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等企业在我们身边如走马之灯,兹不一一列举。
我们再看另一些企业,一开始不显山不露水,看别人在市场赚大钱,既不眼红,也不浮躁,认准自己感兴趣的事,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在那些风云一时的企业纷纷倒台之后,终于慢慢地崛起于市场之巅。
这是不以赚钱为目的或者说主要目的的企业。
真有这样的企业?有,华为就是。
2017年7月,《财富》本年度世界500强企业出炉,中国华为横空出世,排名第83。
第83是什么概念?叱咤风云的阿里排名第462,笑傲江湖的腾讯排名第478!
那么,华为“是怎样炼成的”?30年前,任正非集资21000元创办。30年间,面临风雨,面对诱惑,华为不为所动,一直干通讯。30年之后,挺进世界100强。
认准方向,咬定青山,拒绝浮躁,长期奋斗,这是华为的成功秘诀。而最关键的是,作为一家企业,一家民营企业,一个经济组织,他们抵御住了“赚钱”———“赚大钱”的诱惑,尽管期间也曾不止一次地经历过“站在风口上,猪都飞起来”的时期。
面对这两种“经济组织”,我们该如何给企业准确地下个定义?
对于企业来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不赚钱的企业,但一心只想着赚钱的企业,却也绝然长久不了。
钱和企业之间,真有点“剪不断,理还乱”。
作为企业家,也只有那些把它们之间的那点事理清了,你才能成点事。
如果我们仔细审视一下世界500强上的名单,就会发现,华为是世界百强中,唯一一个没有上市、不搞金融、不炒房地产的中国企业。
赚这些钱不好吗?
任正非的回答很简单,做蛋糕和磨豆腐虽然没有炒房来钱快,却更有价值。
简单的道理往往因为太简单而少有人去做,因此也就不简单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易;“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难。
当然,华为并没有真的去做蛋糕和豆腐,而是选择了做通讯。从小穷惯了的任正非自己是一个把钱看得很淡的人。他将公司98.6%的股份分给了数万名华为员工,自己仅留下1.4%的股份。今年年初,这位72岁的老人被曝出独自在上海虹桥机场排队等出租车!
因此,企业的概念不应该是“企图赚钱”的事业,而应该是“企望干事”的事业。圣人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赚钱,得到的当然是钱,却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事业和核心竞争力,而没有事业做根基的钱对于企业终究不过是“过路财神”;要做事,得到的当然是事。事业有了,钱还会少吗?
即使从是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应该知道,做企业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般来说,好多企业都是投入五六年后才赚钱的。因此,要专注,要耐住寂寞,不能浮躁。否则,就会“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乱”。不是有一个著名的广告词吗?——“我们只会做地板”。“只会做地板”的企业是不会倒的,也不会没钱赚。
不浮躁的前提是,抵御住市场上一夜暴富的机会的诱惑。搞企业,也要反对“机会主义”。
眼下实体经济不景气,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某些企业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困境是否和这些年一直没有形成核心事业、核心竞争力有关系?是否和自己心浮气躁,一门心思只想着挣钱有关系?
其实,不仅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小米,差不多也是这样的。不仅国内的企业是这样,国外的企业,像微软、沃尔玛、三星、美孚、壳牌,差不多也是这样的。这些企业开始似乎都是偏离了企业的“定义”,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做一项事业,专注一项事业,长期坚持,长久奋斗,最后占据了市场的制高点,想不赚钱都不可能了。这倒应了老子那句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企业 赚钱 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