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本科不努力,毕业成专科”应当复制
“本科不努力,毕业成专科。”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发布一份文件称,学校今后每学年秋季将对普通本科生(新生除外)所获学分梳理一次。对未达到培养计划总学分3/4(二年级为2/3)者,给予黄牌警示;对未达到培养计划总学分2/3(二年级为1/2)者,给予红牌警示。受到红牌警示或者累计两次受到黄牌警示的,应转入专科学习,否则予以退学处理。本办法从2017级学生开始执行。新政甫一曝出,激起不小的舆论涟漪。(8月4日《工人日报》)
“本科不努力,毕业成专科”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的意见有弹有赞。实际上,华中科大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众所周知,上大学不是浪费资源混文凭,而是要钻研学问、学有所成,做有用之材。然而如今,在我们的大学里仍有个别学生“一朝梦圆,四年懈怠”,浪费青春,根本不想学到东西。以至于“替课”在高校成为一种“新兴产业”。据说在华中科大,每年都有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等原因被退学处理。这种混文凭现象,不仅是学生的悲哀——并未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也是高等教育的悲哀——拉低了高校形象和高等教育质量。
而“本科不努力,毕业成专科”,则建立了一种保证教育质量的淘汰机制。这种淘汰机制可以警示混文凭的大学生:考上心仪的大学并非意味着万事大吉,上大学就是要认认真真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由不得半点任性。这种淘汰机制,相当于国外一些大学推行的宽进严出——实行严格的培养标准,淘汰掉那些不认真学习、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书的学生。这些年,随着大学教育的“饼”越摊越大,我国大学教育质量下滑问题日益突出。要切实提高我们的高等教育质量,就需要像华中科大这样,激励优生“专升本”,惩罚差生“本降专”。
有人或许要说,将差生“本降专”有些残酷,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有多辛苦。实际上,将差生“本降专”反而是学生管理上的人性化进步。在华中科大,过去对于学业上一次红牌或两次黄牌警告的学生,往往是直接给予退学处分,每年都有学生被退学处理。这其实是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如果实行“本降专”,则给濒临退学的“学渣”创造了一条退路,反而是一种学业救济,有利于学生继续接受教育与发展,保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被“本降专”的学生,拿着一张专科毕业证到社会上立足,其立足资本显然要比直接被退学要高一些。
华中科大探索“本降专”也是有政策依据的。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要求自行出台规定,试行本科转专科制度。七年前就有全国人大代表向教育部提出“用设定淘汰率和分级文凭来改变一般大学教育质量下滑的建议”,即学生如在高年级遭淘汰,可颁发两年或三年的文凭。据报道,海南大学早在2003年就将23名本科生转为专科生,清华大学也曾有类似政策。这种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模式契合建设现代大学的诉求,期待有更多大学进行探求,为教育部进行相关改革提供参考样本。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学生 大学 本科不努力,毕业成专科 华中 退学


甘肃阿克塞丹霞地貌“藏在深山人未识”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28头鲸鱼搁浅死亡 画面令人痛心
欧洲政商人士呼吁维护全球贸易体系
非洲国家驻华使节走进全国政协
华盛顿举行迷你火车展览
走访世界最南端水电站项目
贵州黄平举行第三届飞来者大会
中欧论坛汉堡峰会聚焦中欧对话合作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