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外媒:熊猫是中国的赚钱工具、外交手段和置换筹码
原标题:赚钱工具和置换筹码?新华社:请不要再伤害我们的熊猫了

前段时间,英国广播公司(BBC)发布了一篇名为《熊猫外交:中国最萌和平大使?》的稿子。
资料画面收集得不错,煞费苦心地还整了中文字幕版。但看完这个标题:

BBC:大熊猫身价涨中国趁机改“送”为“租”
BBC说,1950年代起,中国向美、英等国赠送了大熊猫。而从1984年起,中国不再继续赠送大熊猫,改为“租借”。

“白送”变成“租借”,BBC的语气中散发着浓浓的不满。
视频中给出的原因说,“租借”的背景(原因)是“大熊猫身价飞涨”……
但是BBC“隐去”的事实是,1980年代之后,中国大熊猫生态环境恶化,大熊猫数量急剧减少。
在四川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工作了37年的田致祥说,60年代他刚到汶川县的深山时,“你走100米就能看到熊猫的粪便,就有熊猫的痕迹。”后来,这种痕迹越来越少,甚至走一天都发现不了。
同时,BBC“选择性忽略”了当时大熊猫的护理条件和海外生存状况。
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5年左右,早先出国的大熊猫多数死于肠胃消化系统的病变和生理紊乱性的疾病。“兰兰”和“康康”在日本生活了几年去世;在美国的“兴兴”也因患有睾丸癌、晚期肾脏病等疾病,接受安乐死。
中国出于对大熊猫的保护和对物种繁衍的长远考虑,停止向外赠送大熊猫。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国际动物保护机构等经过研究,达成了一项沿用至今的协议:中国送一对健康、有繁殖能力的大熊猫出国,进行为期10年的合作研究,以期能更好地照顾海外的大熊猫,保护这个种族。
所以说,中国停止向外赠送大熊猫与大熊猫“身价飞涨”并无关联。
BBC:中国推迟送马来西亚熊猫表达外交不满
BBC视频中又提到:中国推迟向马来西亚付运大熊猫,因为大马当局对MH370空难的处理手法引起中方不满。


这与《印度时报》一篇关于中国“熊猫外交”的文章所表达的相似,认为中国利用熊猫表达不满,使其成为一种外交手段。
这些外国媒体忽略了以下重要事实:
首先,马航MH370并非一趟与中国毫不相关的国际航线,这架飞往北京的航班上有超过半数的中国乘客。在这样的背景下,正如当时一位我驻马大使馆工作人员所说,推迟移交熊猫此举是“为了尊重马航失事客机乘客、机组人员及其家属”。

马来西亚民众也出于对大熊猫爱,也表示同意“推迟”:“连飞机上的人都顾不好还要照顾两只大熊猫?”
为了照顾好两只熊猫,马来西亚财政部将拨款546万令吉(约合1100万人民币)给天然资源及环境部,作为大熊猫的饲养费用。
为庆祝中马建交40周年,原定4月16日抵达马来西亚的熊猫还是按约抵达。
马方将特意在机场安排“过水门”仪式。“水门”一般出现在重要来宾访问,飞机抵达机场时,由消防车喷出两道水柱表示欢迎。
中马是搬不走的邻居,中马关系的发展不能也不会“局限于一时一事”。中国绝不会把大熊猫当做表示不满的手段,因为大熊猫始终是传递友好的使者。
BBC:中国“垄断”大熊猫
BBC等外媒还质疑,中国在“垄断”大熊猫,比如:在租借地出生的大熊猫幼崽属中国财产,须送返中国。

租借给马来西亚的大熊猫“靓靓”的孩子“暖暖”即将于2017年8月两岁之际回到中国。
但这并不是中国一意孤行的决定,马方表示,现有的熊猫园区地方不够,“暖暖”的到来会造成拥挤,要扩建又缺钱,因此只能把它送回中国。
其实,根据租约,外国完全有权利续租熊猫幼崽,而许多国家正是考虑到抚养幼崽成本高因此主动放弃续约的,并不是在中国的“强制要求”下做出的决定。
更重要的是,熊猫宝宝在两岁后独立,必须与父母分居,否则可能相互排斥。且在国外的大熊猫缺少熊猫族群,为了更好地繁衍,熊猫宝宝需要在成年后回国参与繁育计划。
如此看来,并非是中国刻意“垄断”,而是基于外国自愿以及为熊猫宝宝乃至族群的繁衍考虑而做出的决定!
外媒:熊猫是中国赚钱工具和置换筹码
还有声音指责说,大熊猫仿佛成为了一个为中国赚取金钱、谋取利益的工具。中国利用大熊猫获得高额租金并“换取”外国的资源技术、贸易协定。



租金看起来高昂,但是每年100万美元的租金并非是中国攫取来“享受”的,而是用于中国大熊猫保护与培育!外国出钱的同时,作为合作计划的另一方,中国为此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今年7月初,旅德大熊猫“梦梦”与“娇庆”首次亮相柏林动物园,仅第一个周末就有3万游客前去一览这对“大明星”的风采。

2014年前往比利时的大熊猫“好好”和“星辉”甚至还一度引发了“到底熊猫去北部还是南部”的“小紧张”。在它们抵达后,作为上市公司的天堂动物园股价一年就翻了一倍。
大熊猫不仅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利润,更重要的是,给民众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喜悦和满足。
所以,这笔账你们真的要算吗?
中国将国宝送到他乡,与中外在资源技术、经贸往来中的合作,都是两国发展共赢的具体体现。
利用前者“换取”后者,宣扬大熊猫“换利”这种思维,是谁太天真?
一些媒体关于熊猫的扭曲心态是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
以上可见,一些外媒称大熊猫是中国进行外交的工具,推导过程就8个字:断章取义,刻意扭曲。
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人民的“心头肉”。
大熊猫的魅力是客观的,正如中国和平崛起一样客观。
这一点,连BBC自己也不能否定:

中国把如此疼爱、如此珍视的大熊猫送出国,是说明我们同样珍视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深厚感情。
将大熊猫单纯看为由利用驱动的外交工具,不仅是对大熊猫的伤害,更是对其背后的珍贵情谊的伤害。
不过,我们不会被这种一些杂音所干扰,既然大家都爱熊猫,为何不一起快乐呢?

真心希望,日后能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不用踏出国门,就可以看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感受中国的独特魅力和来自中国的浓浓情谊。
编辑:曾珂
关键词:熊猫 赚钱工具 外交手段置换筹码 英国广播公司


重庆红酒“博物馆”迎客 5000多种红酒集中展出
斯里兰卡总统宣布11月14日议会复会
2019年“科学突破奖”举行颁奖仪式
美国宣布重启对伊朗金融和能源等领域制裁
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即将举行
探访进博会主宾国展馆
中国电子鞭炮走俏印度排灯节
星云中现巨大蝙蝠影子 NASA:它比太阳系大200倍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