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致公党祁亮:寓文化于经贸交往之中

2017年08月07日 10:21 | 作者:祁亮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寓文化于经贸交往之中

提到文化“走出去”,人们脑海中首先联想到的便是文化类的展览演出和文化相关产业产品服务等的出口,比如横扫全球的美国好莱坞大片、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日本动漫等等。近年来,中国大陆电影票房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优秀国产影片仍然数量有限,要从电影大国迈入电影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弥补。

在这场关于文化输出的大调研中,大家也纷纷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在文化产业发展和对外传播方面,中国不缺好故事,而是缺少把故事讲好的能力。”致公党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编剧、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艺术总监王浙滨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电影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要做到“走出去”必须先研究外国电影文化是如何“走进来”的,在文化输出的过程中只有注重挖掘能够激发人类共同情感认同的题材,才能制作出为不同文化群体所理解、所欢迎的佳作。

王浙滨的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那就是———相对于“经济走出去”,我国的文化影响力还比较弱。

“其实,以影视、动漫、游戏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属于轻资产,其投入最大的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而不是符合银行的信用偏好的可以进行抵押的不动产,而就导致文化企业很难获得融资支持。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通过加强对文化企业的增信担保等方式,为文化产业插上金融的‘翅膀’呢?”致公党北京市委会副主委、青岛市副市长董晓莉接过话题接着说道,“要拓展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为其海外投资并购提供资金支持,引导企业改变传统融资观念、用好各种金融产品和工具来促进自身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布局中,企业本身既是经济走出去的主体,又是文化走出去的载体。正如奔驰、宝马、奥迪等风靡世界的汽车品牌代表着德国人严谨务实的工业制造文化,苹果、Google等高科技公司代表着创新进取的美国企业文化……而当下,正在世界商业版图中努力占据一席之地的中国企业也在不知不觉中充当着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角色。“中国制造”在世界舞台上已不再仅仅是价格便宜的低附加值产品的代名词,很多企业,如华为、腾讯等,已经可以在科技创新领域与外国品牌一较高下。而这些通过自主创新拓展了海外市场份额的企业也代表并传播着新时期的中国企业文化。由此看来,很多经贸往来实际上就蕴含着文化的基因,而文化的传播交流又提升了商业交往发展。目前最迫切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用现代故事讲述传统文化中不断凝练文化作品的思想内核,寓文化于经贸交往之中,将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相结合,创新商业运作模式,让中国文化在政府推广之后能在当地留下来生根。

2015年7月,英国一家著名国际咨询公司(PortlandCommunication)发布了一项反映文化等“软实力”全球排行榜。英国、德国和美国分列前三名,而中国位居第30位。同一年,英国BBC公司公布全球国家形象受欢迎程度结果,对来自世界各国的24000名受访者进行随机采访,而中国再次名列第30位。虽然这份调查并不能百分百得出某些结论,但从中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升,特别在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此时此刻,天时地利人和,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正是恰逢其时。

(作者系致公党中央宣传部干部)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文化 经贸 交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