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北京来的“名医仙女”
——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走进林芝小记
团长张晓艳为藏族孩子专心会诊。
“学龄儿童大多能听懂汉语,很喜欢和我们交流,面对如此纯净的眼神,我们多么希望此次义诊能为这些孩子再多留下些什么,或许他们之中将来有的会成长为一名医生,造福家乡人民的健康事业……”7月27日,一位来自北京的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专家在藏区超声小组工作日志中写下了这样的话。
这位专家所在的超声小组,是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的组成部分。7月23日至29日,这支由民革党员、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晓艳任团长的志愿团走进雪域高原——西藏林芝,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医疗援助活动,而这,也是志愿团首次走进西藏开展医疗服务。
2015年3月5日,张晓艳正式发起成立了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并得到多位医疗专家的积极响应。目前,志愿团已会聚了北京各三甲医院资深专家900多人,脚步遍及河北隆化、山西武乡、北京密云、陕西白河、福建将乐等地,用仁心精术为贫困群体送去平安和健康。
张晓艳告诉记者,此次林芝之行会集了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耳鼻喉科、药学部,北京康复医院心内科、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等众多医疗专家,大家心系藏民、救死扶伤,希望身体力行为林芝百姓提供健康服务,助力林芝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
事实确实如此。
短短7天时间里,志愿团专家兵分两路,奔走在林芝市人民医院、波密县人民医院、藏区村庄之间,留下了查房、会诊、义诊等一幕幕感人的镜头,而专家们与藏区同胞的心,也在这一次次义诊救助中,越走越近——
刚到波密县人民医院,志愿团专家便遇到摔伤多发性骨折合并肺损伤的急救患者,危急关头,张晓艳率相关专科专家积极协助抢救,并为其制定了全面的系统评估,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会诊查房时,一位藏族心衰重症患者突然休克,经验丰富的志愿团专家及时“站”出来,不仅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还帮助当地主治大夫制定了详细的检查和治疗方案;
皮肤科诊室里,年轻的母亲焦急地带着患皮疹的女儿慕名而来,细心的张晓艳不仅为女儿进行了及时诊治,还为同样体质的母亲做了诊断,许多藏区阿妈们看完病后久久不愿离去,夸赞从北京来了个“名医仙女”;
据统计,在超出体检范围的腹部全面检查中,志愿团共为两千多名藏族同胞做了疾病筛查,为患者控制病情进展和进一步防治提供了精准、充分的依据。同时,专家们在波密县人民医院参加重症急救两例、耳部外伤手术1例,并开展查房、会诊等活动,面对面、手把手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传帮带”式的帮助以及安全用药指导;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了会诊查房、医务管理、科室规划、专业讲座、业务交流等援助活动。
正如志愿团专家在日志中深情讲述的那样:“乡村的工作环境非常艰苦,但志愿团的专家们顾不上高原反应、蚊虫叮咬等各种不适,期待用专业技能及仁爱之心为藏族同胞做点微薄的贡献,来林芝一趟不容易,要尽可能地帮到患者和医护人员。”
七天的医疗服务时间虽短,但志愿团专家敬业的工作精神和手把手相传的精湛医术,却为当地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带不走”的“财富”。林芝市人民医院院长李欣和波密县人民医院院长尼玛扎西表示,将继续加强联系,与全国医疗志愿团建立常态化的援助机制,不断提升医院的医疗技术和组织管理水平。
林芝市卫计委主任王洪举赞许道:“志愿团专家高超的医术、真情实干的精神,获得了从林芝市县领导到医护人员、藏区百姓的一致好评。”
谈及此次活动的感受,张晓艳认为,这是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我们希望通过一对一、传帮带和远程医疗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惠及基层更多的百姓,为藏区群众健康幸福尽绵薄之力。”张晓艳说。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志愿 专家 医院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