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高校校园打造A级景区是把劲使歪了
近日,四川一所高校在官网上挂出公告,要将学校校园打造成3A景区,引发网友热议,赞成的与不赞成的都有,一时颇为热闹。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经济收入增加,休息时间增多,有钱又有闲,摧生了旅游业的大发展。据报道,我国已形成40亿人次的国内旅游市场,入出境市场超过2.5亿人次,旅游已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旅游消费仍在强劲提升。与之相应的,是旅游景区景点的不断拓展与发展,许多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先后建设成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更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大学是高等学府并非景区,但在假期或特定花季来临之时,一些知名学府也会吸引大量游客拜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暑假高峰时期,每天的游客量达到1万多人次,有时不得不限时限流参观。
也许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地靠风景区的四川某高校生发了将校园建成3A景区的想法,既能让游客多一个旅游处,又能把教育和旅游结合起来,提升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与对外知名度。不过,我对此并不以为然。首先,虽然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需要不断扩展,但应当是有质量的发展,不可滥竽充数。时下不仅一般的景点,包括一些A级景区,都有过粗过滥之嫌,假古董、假景观比比皆是,早有游客反映:“一些4 A景区无法看,一些5 A景区名不副实。”四川那座高校虽然附近有座名山,但它并不在景区范围内,学校本身又没有很好的文化遗产,单靠人工打造一些小桥流水、楼台亭阁,是不可能成为真正A级景区的。读到一篇小说,说某村发展旅游,为增加旅游产品,竟将一个地主后代住的屋子,挂上一个写着“地主家”的牌子,用以吸引游客。这虽然是小说,但警惕这种穷极无聊的做法,是有现实意义的。
其次,我更以为,高校校园是不宜主动作为景区建设的。学校以育人为本,不应“不务正业”,热衷于去吸引游客。尽管现在也有大学校园成为引人的景区,但它并非是刻意打造的,而是因为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浓浓的文化气质,令人神往。清华、北大校园在假期内所以游人如织,许多人并非是来观风景,而是仰慕名校的风采,感佩名校的传统,希望有机会能亲近它。由徐州到北京旅游的刘女士本身是一名教师,她特地带孩子到北大参观,她说:“让孩子熏陶一下,希望孩子将来也能考上这所名校。”这正是许多人到名校参观的真正动因。这就是说,名校所以吸引人们前往,并不在“大楼”等外在的景观上,而在有着“大师”等学术文化的实力上。外国的剑桥、牛津等名校,也是因为如此才那么诱人,学校最美的风景不是花草建筑,而是人文学术。高校要增加自身的影响力吸引力,靠花钱把校园打造成景区是走歪了道,正道是切切实实地把学校办成高名副其实的高等学府,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影响,收不是景区、胜似景区之效。
对要打造3A级校园景区这所高校来说,宜把心思和精力集中投入到教学和科研领域,争取让教学科研水平达到3A乃至4A、5A。如果执意于将校园打造成游客游览的景点,那不是由于利令智昏,就如有人引用坊间的话说,是在“杀猪吹屁眼”,有劲没使在正地方。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景区 校园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