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博物馆发展新趋势:跨文化活动
Question
在全球变化及其引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动荡的背景下,博物馆应当如何应对以下问题:
1。博物馆如何才能在当下人口结构日益变化的背景下提升社会的凝聚力,促进文化间交流?
2。博物馆可以采用何种策略以增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促进文化交流,构建21世纪社会的新属性?
本文援引了意大利具有不同社区背景的博物馆新近开展的4个跨文化活动项目。基于意大利的案例分析,本文还讨论了博物馆应该具备哪些跨学科能力和方法,以增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最后,本文指出了这样一个突出的矛盾:社会希望博物馆能够开展更多社会和跨文化活动,但政府的公共财政支持却日益匮乏。
博物馆的现在和将来取决于专家学者如何应对全球变化的趋势。如果他们在变化面前能够无畏无惧,秉着与时俱进的态度应对出现的新问题,“往前看”非“往后看”,就可以有效帮助博物馆应对这些挑战。专家们应该抛开保守因循的下意识反应,敢为人先,积极创新。
Background
意大利的人口结构变化:新的文化流动模式
一直以来,意大利都是一个人口移出国,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意大利裔移民。2014年,有10万名“新移民”离开意大利,移居他国,其中多数人选择了欧洲和南美各国。与此同时,意大利作为一个人口移入国,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2014年,约有500万外国人定居意大利,占其总人口8.2%,这些移民已成为意大利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据统计,意大利每天有70对一方为意大利人而另一方为外国人的男女结为夫妻,而在意大利北部,每四组婚礼中就有一组如此。在伦巴第大区,近20%新生儿的父母一方为外国人。
这些数据向我们展示了意大利的新景象,但大多数意大利人和许多政府官员都尚未能充分认识到这可能带来的影响。意大利博物馆可以做哪些事,以提升民众关注传统移民结构变化可能导致的结果?在帮助构建跨文化性和包容性的价值观方面,博物馆又可以有哪些作为?
意大利博物馆的跨文化活动:四个案例分析
安德烈·沙斯泰把意大利称作“博物馆中的博物馆”(Chastel 1980,p.14)。意大利的博物馆多数都与当地社区历史和环境密切相关,而这种地区性的角色也是意大利博物馆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意大利博物馆的使命就是传播地方文化属性及历史、社会和自然文化背景。

“遗产和跨文化”网站是致力于文化遗产知识普及的在线资源,由西尔维娅·马斯切洛尼和西尔维娅·博多牵头发起的“遗产和跨文化”计划是ISMU基金会旗下的一个长期项目,记录了意大利博物馆同学校、成人教育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地方政府机关、社区组织、研究机构和文化协调机构合作开展的跨文化项目。
旨在宣传良好的做法,并以一种富有趣味的方式让我们对意大利博物馆在吸引观众、促进文化包容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有一个全面了解。
-1-
活动项目:第一个项目是莫德纳城市博物馆(莫德纳市位于意大利北部)主持的“选择:城市博物馆是跨文化通话的场所”项目。这是欧盟委员会策划的“博物馆作为跨文化对话场所”计划中所属30个项目之一。

活动内容:项目于2009年启动,旨在调查莫德纳移民人口中所占比重最大族裔的相关情况。博物馆首先在地方成人教育和培训中心(CTP)文化协调人员的协助下,选取了60名具有移民背景的学生,其父母来自中南美洲、非洲、中东和远东地区共18个国家,然后挑选出30件博物馆藏品,这些藏品反映了从旧石器时代到中古时期摩德纳的历史文化。
在学生简单了解了摩德纳的历史后,请学生从30件博物馆藏品中“认领”一件藏品,CTP的老师和博物馆工作人员指导学生依据个人喜好、回忆和与祖国用品的相近度等标准选择。最后,请学生写下他们如此选择的原因,并给出简短的个人介绍。
一名学生选了陶瓦罐,原因是这跟她祖国同胞使用的锅具很相像。另一名学生选了木屐的鞋底,因为这令他想起了自己的曾祖父。最后,每名学生都获得了一份认领所选博物馆藏品的证书,并承诺会铭记并传播藏品的相关知识。
专业摄影师为每一名学生及其认领的藏品拍照留念,然后配上文字说明,刊印在该博物馆2010年度跨文化工作规划上,照片经放大后还挂在了博物馆里。此外,被认领的藏品都贴上了项目标志,博物馆入口处摆放着大型展板,对项目作详细介绍。
活动意义:这一项目令主办博物馆受益匪浅,它不仅丰富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经历,而且吸引了大批包括老师、跨文化团体代表、年轻人、外国友人等在内的新观众,最终博物馆决定延续项目。
-2-
活动项目:第二个案例是米兰布雷拉国家美术馆(布雷拉国家美术馆是一座大型的艺术博物馆,收藏有拉斐尔、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安德里亚·曼特尼亚等大家的作品。)开展的题为“布雷拉博物馆:跨文化对话的媒介”的项目。项目于2004年启动,针对的是小学适龄儿童以及中学适龄儿童。项目实施者包括博物馆教育者、大学研究员、文化协调员、小学教师等。

活动内容:博物馆围绕两个主题甄选出大量的画作: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主题是食物,这里的食物不仅是客观存在的物品,同时也是某种文化价值载体和文化符号。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主题是关于人、物、地方的回忆。
例如,18世纪朱塞佩·波坦尼的画作“圣·保拉前往圣地”就可以让人联想到游历各国的经历,也可以让人联想到移民的主题,可以是个人的经历,也可以是群体的经历。项目同时在学校和国家美术馆开展,同时融入了许多学校课目的内容,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美术等。
活动意义:项目的开展迎来了巨大的成功:参与项目的学校从最初的5所飙升至20余所。
2008年,该项目成为布雷拉国家美术馆的永久性教育服务类活动,截至2013年,已对米兰省的所有学校开放。项目有两个宗旨,一是提升具有不同文化、种族和宗教背景的在校儿童的遗产保护意识,二是运用博物馆藏品资源(包括宗教类画作)作为开启跨文化对话的桥梁,帮助在校教师思考。
-3-
活动项目:第三个项目是2008年启动的“博物馆里的跨文化教育和交流”,由位于罗马的路易吉·皮戈里尼史前和民族志国家博物馆和各类文化团体协力开展,也是2008欧洲跨文化对话年和意大利“马赛克:拼就欧洲的色彩”项目的组成部分。

活动内容:项目策划的展览分成四个主题区:一个是关于中国人的茶点(中国人喜欢在吃茶点的地方聚会碰面,玩牌、游戏);第二个主题区名为“魂之非洲”;第三个主题区名为“法蒂玛的会客厅”;第四个主题区名为“瓦伊拉斯”,展现了安第斯山脉地区的农业生产周期。
展览为观众设计了丰富的活动,可以与人类学家和移民团体代表一起参观并与他们交流,可以参加关于舞蹈和仪式的讲习课,可以欣赏中国的书法、阿拉伯的文字等,还可以参加由外国侨民团体组织的周末活动和表演。
活动意义:项目的目标是在罗马的博物馆和外国侨民机构之间搭建直接沟通的桥梁,而项目见证了大家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极大努力。更值得一提的是,来自罗马非欧洲籍人士团体的代表参加了名为“博物馆同非欧洲籍侨民团体的邂逅”的系列研讨会。
这些研讨会的举办使博物馆同地方外国侨民团体确立了友好合作的关系,共同策划展览及相关事宜,并在此过程中使得双方的合作关系更趋稳定长远。
-4-
活动项目:第四个项目是“观点:锡耶纳省的博物馆与跨文化交流”。(锡耶纳位于南托斯卡纳地区,佛罗伦萨南部大约50公里,首府为锡耶纳)项目于2013年启动,主办方为锡耶纳博物馆基金会,在这之前基金会同佛罗伦萨人种学和民族志国家博物馆合作了一项实验性研究,研究历时达数年之久,而这个项目就是基于该实验之上的。实验的内容是开办针对不同国籍成人移民的跨文化研习班。
活动内容:2013和2014年,来自锡耶纳、埃尔萨谷口村和波吉邦西三所中学的五个班级参与了项目,参与项目的在校儿童来自意大利的不同地区和民族,项目要求他们每人围绕四个主题选取一件博物馆藏品,这四个主题分别是:装饰物、玩具、仪式和社会关系。
项目要强调的就是博物馆里的藏品—比方说伊特鲁里亚人(亦称伊特鲁斯坎人(Etruscans),是公元前十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生活在亚平宁半岛中北部的一个民族,位于罗马北部。)的遗物—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年轻人也是有意义的,并且可以同他们的个人经历和文化遗产相联系。项目已成为锡耶纳博物馆基金会赞助的永久性教育活动。

活动意义:上述项目虽然依据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却有着共同的社会目标,即增进人们对于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和认识,促进跨文化交流,并与相关群体和学校建立永久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21世纪博物馆所需的跨学科新技能和联系平台
博物馆就好似熔炉,背景迥异的专家学者在其中互相合作,共享彼此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对于博物馆来说,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联系平台是非常必要的,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合作、增进感情。这样做带来的不仅是金钱上的获利,也会对博物馆的所有活动产生影响。
要建立这样的联系平台,需要制订新的策略、承担新职责、培养新能力,甚至需要学习新的语言。
学科和文化机构之间的传统界限划分已经过时,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其他文化机构必须通力合作,因为其教育、社会和宣传等观众服务功能很多已经重叠,需要共同经营。
挑战性的矛盾:资源更少,要做的更多
博物馆的创新性活动能够帮助参与者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生活的社区中存在不同的文化根源。同时,博物馆举办的跨文化活动还能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从而让社区变得更加包容。
意大利及世界的博物馆正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严峻的一系列危机。遗憾的是,在国内和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博物馆形成了一种带有偏见的看法,认为博物馆和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剩余资产,是社会无力再负担的奢侈品。
但事实恰恰与之相反:博物馆和文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跨文化资产,是人类和平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我们必须保护好它们,令其发扬光大。社会应当把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看作发展的动力。
先进的社会需要公路、高速铁路、机场、通讯等基础设施,同时也需要文化基础设施。教育和文化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其重要性正日益扩大。
现今的博物馆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功能和认知范畴,而是在履行传统目标的同时,积极探讨新的策略方法,寻求新的观众群体。
得益于博物馆专家们的创造力和专注努力,全世界的博物馆都在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涉及面更广,参观者的文化背景更为多样,对促进其相关社区的健康发展有极大意义。
来源: 国际博物馆杂志
编辑:杨岚
关键词:博物馆发展新趋势 博物馆发展趋势 博物馆发展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