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冒名车票”不能成为行业“潜规则”
7月31日下午6点,西宁始发的D2698次高铁上,纪超一行20人遭遇了此次青海之旅最不可思议的事:20个陌生人手持印有纪超他们身份信息的车票,坐在本属于他们的座位上。记者了解到,类似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乘车的案例并不少见。有业内人士称,这是旅游业默认的“潜规则”。(8月8日《南方都市报》)
用你的身份证坐火车,这样“冒名车票”竟然成为旅行社的“潜规则”,这让实名制受伤,也让公民的权益受伤,无论如何,“冒名车票”不能成为行业“潜规则”。
“冒名车票”的做法其实挺简单的。一旦火车票开卖,旅行社就会用准备好的身份信息买下大量车票。等客户下订单、提交个人信息之后,再退票用客户的身份信息把票买回来。但有时会出现一退票就被别人买走的情况,就只能让客户拿着不是自己身份证信息的车票进站检票。也就是说,旅行社通过代买车票掌握了大量游客的身份信息,这些信息很可能被旅行社存储下来,在票源紧张的情况下用于预订大量车票。而这些车票并非是给相对应的个人的,而是“未雨绸缪”,给下一批没买到实名票的游客用。旅行社会这么做,是保障了自己的权益,但却给乘客造成了危害,有时候甚至无法乘坐。事实上,“冒名车票”的事已经发生多起。携程网曾回应一起发生在2013年的类似事件。6月21日,济南站派出所在一旅行社内查获车票62张,已支付网络订单147条,他人身份证复印件57张。经查,该旅行社伙同另外三家旅行社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以电话订票方式囤票,并以游客真实身份信息购买短途票规避出站实名验证。
“冒名车票”之所以成为行业“潜规则”,一方面是旅行社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因为不采取这种方式,很难提前买到票,一旦有游客,则可能面临着买不到票的危险,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另外,退票会涉及到损失,而退票也会导致其他游客无法买到票,另一方面也与实名制的执行并不严格有关。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火车票实名购买、查验制度,旅客应当凭有效身份证件购票乘车。“冒名”能够顺利取到票,且游客在乘坐的过程中,均不被“发现”,由此暴露出“实名制”的漏洞极多,所谓的旅行社批量购票有“特殊渠道”的说法也绝非只是“空穴来风”。
应该说,旅行社的做法有无奈之处,毕竟一旦无法及时买到票,就会影响到出行,进而影响到旅行社的声誉。但这不并不是“冒名车票”成为行业“潜规则”的理由,这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冒名车票”,要更为严格的执行实名制,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旅行社的特殊需求,以“绿色通道”的方式给予解决,毕竟旅行社也“大客户”,给予一些特殊优惠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却不能有倒票囤票的行为,一旦发现则要严厉惩罚,决不姑息。如此,“冒名车票”才会烟消云散。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旅行社 冒名车票 信息 行业


冰城哈尔滨举行第四届采冰节
新一轮也门和谈在瑞典举行
利比亚可能于明年2月举行宪法公投
我国成功发射沙特-5A/5B卫星 搭载发射10颗小卫星
“大雪”时节冬管忙
宪法日活动进校园
奥地利出生的大熊猫龙凤胎即将返回中国
纽约举行世界艾滋病日纪念活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