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 纵议
暴力冲突刺痛美国社会
8月12日,多个白人至上主义团体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游行,抗议该市拆除美国内战时期南方将领罗伯特·李的雕像,同反对者发生冲突。20岁的白人男子詹姆斯·菲尔茨驾车冲向人群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伤。这起事件深深刺痛美国,而美国白人至上主义思想重新抬头,从社会边缘走上前台,更加引发舆论的担忧。
“在夏洛茨维尔生活了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惨烈的冲突”
位于弗吉尼亚州中北部的夏洛茨维尔,本是一座平静、低调的大学城,因12日发生的暴力事件成为美国各大媒体的焦点。在夏洛茨维尔市政厅和警察局旁,围满了各路媒体记者,大大小小的摄像机和路边的卫星广播车提醒这起暴力事件给美国造成的震动。警察全副武装,三三两两密集巡逻,街道边停放的很多警车没有熄火,警灯不停闪烁,给城市平添了紧张感。
暴力事件给夏洛茨维尔带来的创伤更是难以平复。事发地点的街道已经被封锁,禁止车辆通行,街道的两头摆满了鲜花,寄托人们的哀思。不断有市民缓步走来,在肇事地点和海瑟·海耶尔遇难的地点献花、悼念,还有市民点上蜡烛,轮流守护在周围。“选择爱”“停止仇恨”“联合人民”“我们的城市拒绝种族主义”……这些留言表达着民众的愿望,刚刚经历了血腥周末的人们对此体会更加深刻。
鲍勃·皮克特退休前是弗吉尼亚大学的一名工程师,惨剧发生时他正在现场。皮克特告诉本报记者:“在夏洛茨维尔生活了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惨烈的冲突,”今年以来,白人至上主义者已经举行了多次抗议活动,并同自由派发生对峙,不过都没有引起太大关注,而根据组织者的消息,他们正在酝酿下次集会,继续在夏洛茨维尔举行抗议活动。皮克特担忧地说:“如果抗议持续,我们的生活就永无宁日了,希望这起暴力事件能够给人警醒。”
解放公园位于小城中心附近,面积不大,如果不是公园中心罗伯特·李的青铜雕塑,人们甚至不会想到这片草坪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公园。而罗伯特·李雕塑正是这次暴力冲突的导火索。夏洛茨维尔市政府迁移雕塑的决定引来白人至上主义者的抗议,并最终引发悲剧。
12日早上,白人至上主义者同自由派首先在解放公园发生肢体冲突。自称中间派的梅森·皮克特就在现场,他向本报记者介绍说,两边的抗议者刚开始就相互对峙,双方情绪都很激动,先是相互吐口水,接着使劲推搡,扭打在一起。等到警察赶到时,已有多人受伤。
混乱中,有人把皮克特拉到一边,抢下他的相机,使劲摔到地上。皮克特说:“相机已经很老了,摔坏也不碍事,但是抗议者身上的愤怒让我害怕。美国应该反思,人们是时候放下对抗,好好对话了。”
就夏洛茨维尔发生的暴力冲突,美国总统特朗普14日再次发表声明说:“种族主义是邪恶的。那些以种族主义名义引发暴力的人是罪犯和恶徒,包括3K党、新纳粹分子、白人至上主义者和其他仇恨团体,令人憎恶。”
而稍早前,包括副总统彭斯等在内的白宫官员都对暴力袭击严厉谴责。这被认为是为了平息舆论对特朗普第一份声明指向不够明确的不满。特朗普在骚乱之后的首次记者会上说:“多方都表现出令人震惊的仇恨、偏执和暴力。”他没有明确谴责白人至上主义者等极端右翼分子,而是笼统地表示反对来自“多方”的暴力,引发舆论反弹,一些两党议员、商界领袖对此表示不满。
舆论担忧极端保守思想日益走向公开,种族歧视更加明目张胆
这次夏洛茨维尔的暴力事件之所以引人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舆论担忧白人至上等极端保守思想日益走向公开,使得种族歧视更加明目张胆,并加剧美国政治极化。
美国媒体分析,此次白人极端右翼和白人至上主义团体选择在夏洛茨维尔大举进行抗议活动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夏洛茨维尔市是美国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的故乡,也是一所大学城,市民以自由派为主。白人至上团体在此进行抗议活动,有向自由派“示威”、展示自身力量的考虑。
而自2016年总统大选以来,白人极端右翼高调在华盛顿集会,其代表人物米洛·扬诺普洛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这些事件都是在自由派占绝对优势的场所上演,并都引发暴力冲突,酿成惨剧。
弗吉尼亚大学宗教史博士生娜塔莉·布劳德奈克斯告诉记者,詹姆斯·菲尔茨走上极端暴力的过程也值得关注,他不断听到仇恨的言论,已经视为常态了。尤其当他面临艰难的生活环境,这时候听到有人说,应该归咎于其他人,心中的仇恨错置,并不断积聚,最终就会酿成惨剧。
社交媒体给了极端右翼分子新的舞台。就在14日,3K党前领导人戴维·杜克还在推特上公开为白人至上主义者抗议活动的组织者詹森·凯斯勒募捐。凯斯勒则在互联网发起“言论自由”运动,批评极端右派的言论自由没有得到保护。
以3K党为代表的白人至上主义思想在美国拥有悠久历史,不过他们只是躲在阴暗处,难以被社会主流接受。
自去年大选以来,白人至上等极端思想明显回潮,极右势力不断站在媒体聚光灯下,这次,极端右翼公开打出纳粹旗帜、行纳粹礼,喊出“要夺回我们的国家”等口号,深深触动和震撼了美国主流社会。夏洛茨维尔市市长迈克尔·西格纳说,十分担心夏洛茨维尔成为“白人至上主义者从边缘走上前台,从他们潜伏的阴影中公然跳出的象征”。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白人 美国 至上 暴力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