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聚·焦点聚·焦点
全面深改:立起"四梁八柱" 专啃"最硬骨头"
作为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之一,全面深化改革让全体中国人受益的同时,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信心。5年来,一批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改革全面发力,各领域标志性、关键性改革相继推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确立。
再出发只争朝夕
发端于2013年底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深刻变革和伟大实践。这一年的11月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的“再出发”——
这次会议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被认为是党的改革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
同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居住证制度全覆盖能否实现,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能否实现,教育均等化能否惠及所有学龄儿童……3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新环境、新问题和新挑战,“啃硬骨头”“涉险滩”成为改革步入深水区后的关键词。
坚持问题导向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路径选择。从备受关注的央企酬薪、财税、司法等制度改革,到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教育等体制改革,一项项牵扯深层次利益调整的“烫手山芋”,一个个以前不敢碰、不愿碰的“硬骨头”,陆续被突破,向世人传递出“改革无禁区”“改革就是要‘动奶酪’”的明确信号。
改革一方面要敢于动真格,另一方面更要务实有担当。这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3年多来沉甸甸的“成绩单”可见一斑:
2014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完成108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370个改革方案;
2015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完成153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415个改革方案;
2016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97个重点改革任务和128个其他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94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419个改革方案。
今年上半年,中央深改组已审议60多个重点改革文件。
数字背后,是中国蹄疾步稳、不断前行的改革进程。正如外媒所评价的那样:“没有一个国家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全面推进改革进程。”
关键领域破冰前行
“经过3年多努力,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正在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在2016年12月30日召开的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国有企业改革是重中之重。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国企改革“施工图”进一步明晰。5年来,从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启动到盐业、油气等重点行业改革推进,从激发非公经济活力到强化产权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为稳增长、调结构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清流。
价格改革一直是块“硬骨头”,特别是电力、天然气、通信、交通运输等领域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难度大、涉及面广,而且市场敏感度高。党中央、国务院抓住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截至目前,我国价格市场化程度总体已超过97%。
曾经“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的河流污染治理,一直是分割管理体制下的老大难问题。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推进,发端于基层的“河长制”上升到国家层面全面推广实施,成为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不仅如此,合力探索推进各类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推进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深入推进国家公园体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试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越来越多人在天蓝、水清、地绿中收获了幸福感。
同时,党中央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有效解决了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加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持续推进,用政府的“减法”换回市场的“加法”“乘法”,使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全力向纵深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厦的话,头三年是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的三年,这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达到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就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3年多来,这项伟大的改革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改革的“四梁八柱”已全面确立。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奔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改革需要凝聚更多的力量,不断向纵深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强调“深化”,就是强调改革不能浮于表面,必须向纵深推进。如何把改革推向纵深?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浸透到改革的各个环节,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让改革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能分享,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强调“深化”,就是强调要保持改革定力、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贯穿改革的主线。随着改革走向纵深,一些深层次问题就会随之而来且更加错综复杂、交织叠加;改革如同逆水行舟,不能因为困难就裹足不前,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诸如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等老问题新矛盾,唯有“持之以恒”,方可“行之更远”。
强调“深化”,就是强调要站高望远、面向未来,用行动来回答新时期下中国道路怎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怎么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历史课题。要抓长效机制,要用系统、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局部与整体、短期和长远等关系,科学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这一发展大逻辑,将改革进行到底!
全面深化改革,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顾阳)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改革 全面 深化改革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