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能量 正能量
河南老伯20年攒5万替儿还债:还上钱才能睡踏实
原标题:打工一天挣十元八元,他用20年攒下近5万元替儿还债 他说“还了钱我才能睡踏实”

王曰申展示自己的荣誉证书
本报讯 洛阳伊滨区诸葛镇道湛社区村民王曰申是位普通农民,大家却称他“诚信老爹”。因在1994年儿子面粉厂倒闭欠乡亲几万元,为替儿子还这笔款,他50多岁到工地干起体力活,一天挣十元八元,他用20年积攒近5万元,主动替儿子偿还了欠款。“大家都是农民,谁家都不容易,因自己经营不善造成亏损,不能让乡亲们承担。”王曰申说,现在钱还上了,我才能睡踏实。
儿子欠乡亲几万元,老父决心代儿还债
1993年,王曰申儿子王会武经营一家面粉厂,当时乡亲们都将麦子存入面粉厂,并办理可随时支取面粉的面本。“当年面粉涨价厉害,由最初0.35元涨到1元。”王曰申说,因儿子经营不善面粉厂在1994年倒闭,欠150多位乡亲的存粮款3万多元。
为了还上乡亲们的存粮款,身背债务的王会武到外地打工,因过度劳累加上压力较大,王会武落下一身病,打工收入仅能勉强支付医药费。
“欠乡亲们这么多钱,不能不还啊。”王曰申说,当年的这笔欠款成了他的心病,每次看到孩子记的欠款,心里都很不舒服,总感觉亏欠乡亲们。他说:“大家都是农民,种地得点粮食都是血汗换来的,出于信任才把粮食存到面粉厂,因自己经营不善,不能让乡亲们来承担这个损失。这样咱心里不安啊。”就这样,已经50多岁的王曰申重新干起了体力活,目的只有一个,挣钱还债。
用了20年,他攒下近5万元主动还债
据王曰申回忆,他干过多种工作,曾在镇工地上烧过石灰,几百斤的一块石头要用锤敲碎后再送到窑里烧,一天最多时能拿到10元,“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有时手都抬不起来,好在那时身体恢复得快”。
随后,王曰申又到一家企业做配料,扛起100斤的淀粉袋倒进混合池内,一天最多能挣8元。就这样,王曰申一直坚持着,“那时虽累,但从未想过放弃,只有一个想法,攒够钱还乡亲们的欠款。”王曰申说。
这样的重体力活,王曰申坚持干了20年,更是省吃俭用了20年。连日常最喜欢喝的羊肉汤,偶尔买一碗最便宜的拿回家,兑上开水和老伴一起解解馋。
终于在2014年5月初,王曰申攒了近5万元,按照1993年麦子每斤0.35元的价格,能把150多位乡亲的欠款还上,他主动到村委会提出要还钱。“当时麦价一直在涨,到1994年麦价已涨到1元左右,他担心乡亲们不愿接受这个价格,经协商最终确定按0.7元的价格还钱,共计还款5.3万元。”伊滨区诸葛镇道湛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王永杰说:“我参与了协调,很多人根本没想到他会替儿子还上这笔钱。”
还款感动乡亲,大多都忘了这件事
2014年6月,王曰申在村委会门前及周边十多处贴上还款通知:当年我儿面粉厂倒闭,欠乡亲们不少粮食,粮食都是大家用血汗换来的,作为父亲我愧对父老乡亲,现在我筹来钱了,请大家前来领取……
“有的欠几十元,最多的欠1000多元,大部分乡亲已忘了这事,但我手里有账本,会挨家挨户还上。”王曰申说,还钱时他很感动,有的直接说不要了,他硬塞给对方;有的手里还有粮本,当面撕了。还完所有欠款,他说“很心安”。
社区居民马灵欣说:“当时我领了130多元,回家的路上,心里不知是难受还是感动,出苦力攒下的钱让我不忍心拿,但又不能拒绝他的执着。”
王曰申今年已75岁,他说:“现在走到街上,也会主动跟乡亲们打招呼,晚上睡觉也踏实多了,心里不再去想这件事了。”
编辑:曾珂
关键词:河南老伯20年攒5万替儿还债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