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30余名院士给95岁杨振宁祝寿 欢迎其恢复中国国籍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赖鸿杰 摄影 任永华)8月20日至22日,包括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等在内的3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数十位知名学者齐聚南开大学,参加由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举办的物理前沿会议,庆祝理论物理研究室成立30周年。
21日的南开大学省身楼多功能厅内群贤云集、高朋满座,国内知名学者介绍物理学前沿进展,以学术报告会和座谈会的方式,庆祝杨振宁先生95岁华诞,欢迎杨振宁先生恢复中国国籍,转为中科院资深院士。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魏大鹏、校长龚克,中科院院士白以龙、陈和生、陈十一、陈永川、邓小刚、杜江峰、方守贤、葛墨林、贺贤土、洪家兴、江松、李家明、李树深、罗俊、罗民兴、莫毅明、欧阳钟灿、潘建伟、孙昌璞、向涛、谢心澄、邢定钰、杨国桢、张维岩、张伟平、张肇西、赵政国、赵忠贤、周向宇、朱邦芬、邹广田,著名书画家、南开大学终身教授范曾,南开大学副校长许京军、严纯华出席。来自国内外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
龚克代表南开全体师生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说,今天,中国物理学界老中青几代人共聚一堂,庆祝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成立30周年和杨振宁先生95岁华诞,纪念陈省身先生与杨振宁先生对我国科学事业作出的贡献。中国人讲“三十为一世”“三十而立”,百年来中国的变化、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变化和中国科学命运的变化,在建设科技强国的条件下如何真正实现陈省身先生所提出的建设数学大国、数学强国的目标,值得我们深思和讨论。“形骸未与流年老,诗句更争造化工。”龚克化用陆游的诗句,赞叹杨振宁矍铄的精神状态,祝杨振宁先生健康长寿。
葛墨林代表主办方介绍了参会的部分中科院院士、嘉宾及特邀学术报告人,并向与会代表详细阐述了会议的主题。他说,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在杨振宁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支持下不断成长,先后举办9次国际工作营,3次国际大会,学生在杨振宁先生指引的方向下、在世界一流的讨论中得到培养。多年来杨振宁先生正式访问南开超过10次,陈省身先生在世时,他每年都会来探望,他的70寿辰、90寿辰都是在南开度过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为杨振宁先生庆祝95岁寿辰,以诚挚的敬意感谢他对物理学、对中国物理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时,来自物理学界、数学界的学术精英共聚南开,研讨学术前沿,一同纪念陈省身先生不朽的精神及其对南开、中国数学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朱邦芬称赞杨振宁先生是一个率真的人,有着对中国的热爱以及他挥之不去的中美之间的情谊;在科学方面是“保守的革命者”,珍惜人文历史科学等方面的传统,但不守旧,善于继承基础上创新。他讲述了杨振宁先生自2003年回到了他开始的地方——清华大学科学馆后,对物理对中国对世界所作的贡献。他说,杨振宁先生是科学上的领导者、物理学家,教育家,是科技史物理学史的研究者,在文化和诚信等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杨振宁先生回到中国后,开始了他事业的第二次春天,这次恢复中国国籍,也是了却了他的一桩心愿。
“我平生最大幸福,是认识两位伟大的科学家陈省身先生和杨振宁先生。”范曾回忆起与两位先生交往的历程。他说,和科学家在一起,心境非常愉悦。两位先生待人接物风格不尽相同,但对自己都是同样爱护,从他们身上受到的教育很难用语言形容。他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物理固天地自为,曾见先生开觉路;灵台追圣贤心思,尚蒙巨匠启千秋。”范曾作对联一副,贺杨振宁先生95岁华诞。他还以《赤壁赋》为主题,以苏轼、黄庭坚、佛印、仙鹤为主角,作画一幅,为杨振宁先生祝寿。
看到很多年没有看到的老朋友,杨振宁先生表示自己有一种“年轻人不能体会”的高兴。他感谢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举办这样一个活动。讲述起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相对困难的条件下来南开进行学术活动的经历,他表示“在南开理论物理研究室所做的一些事情,是自己引为骄傲的一些事情”。杨振宁先生和大家分享了一个故事:陈省身先生的好朋友、原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迈克尔 阿蒂亚曾为在爱丁堡广场捐建价值约200万英镑麦克斯韦铜像,花费了很大力气。几年前,迈克尔 阿蒂亚再次来到南开大学访问,离开时,他要求在省身楼大厅里独自静坐。“我猜想他看到这么大的一个建筑,想到他为麦克斯韦塑像所作的努力,他不可能不有一个感受,他感觉到,现在整个世界走在一个新的、前人从来没有想到的方向。西方的国家是在种种困难之中,中国是稳步地高速地前进。”杨振宁说,“这件事情,是使得我晚年心境非常高兴的地方。你如果跟我一样,经历过在合肥、北平、昆明时国家和民族的困难,而又看到今天的情形,怎么会有任何不开心的地方呢。”
活动中,潘建伟应邀作题为“‘墨子号’卫星与量子网络”的特邀报告。他首先介绍了自己在杨振宁等老一辈物理学家的指导帮助下,走向科研之路的历程。分享了他和他的团队在光量子信息处理、超冷原子方向的研究进展。潘建伟的报告从信息的安全传输这一人类千年梦想谈起。他说,人们曾怀疑“以人类的才智无法构造人类自身不可破解的密码”,然而量子力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为解决信息传输安全问题做好了准备。量子叠加与量子比特以及被爱因斯坦称为“远地点之间诡异互动”的量子纠缠是其基本原理。他谈到,从定域实在论和量子力学的非定域性出发,爱因斯坦提出“量子力学是完备的吗?”这一疑问。利用纠缠态对BELL不等式的破缺可以检验定域实在论和量子力学预言,远距离的量子纠缠能够完成这一检验,这些工作进展导致了量子信息学的发展。利用这一手段,可进行量子密钥分发。同时,可利用量子叠加把未知量子态在纠缠的帮助下,从一个点传到另外一个遥远地方。
潘建伟说,虽然国内从2007年以后在这些方面有很好的进展,密钥分发从10公里突破到了超过400公里,然而远距离量子通信面临光纤固有损耗随着距离增加而呈指数增长、量子信息不可复制与放大等挑战。自由空间通道是比较好的解决途径。在经过了5年的地面验证实验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完成高速星地密钥分发、实现空间尺度量子非定域性检验的星地纠缠分发等任务;同时,团队也完成了1200公里距离的量子分发,以99.9%的置信度破坏了贝尔不等式。潘建伟表示,下一步要实现卫星组网,突破地影区限制,完成高效的全球量子化通信等工作。要将量子通信技术走向实用,同时就引力本身和退相干有联络相关模型开展工作。
会上,复旦大学教授龚新高、清华大学教授王小云、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荣根、清华大学教授王力军、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玉鹏、武汉大学教授徐红星、吉林大学教授崔田、浙江大学教授李有泉、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李儒新、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苏刚、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林海青分别以“多元光伏半导体关键物理问题的理论研究”“Hash函数的碰撞攻击”“引力的本质及最新进展”“精密测量物理及应用”“拓扑量子可积系统”“纳米光学超灵敏传感和光芯片研究”“高压下的硫氢化合物及其优异的超导特性”“The concept of spin current and the discovery of magnification in spin Hall effect”“超强超短激光的产生及其重要应用”“量子关联系统若干结果及新材料设计”“Wilson Ratio and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为题作报告。
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由杨振宁先生应陈省身先生的委托创建并指导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物理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包括量子可积系统,杨—Mills场,杨—Baxter系统,量子群,关联体系的代数结构, Yangian,纽结理论等。30年来,研究室培养出一批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杰出人才并多次举行重大国际会议和活动,是数学所乃至南开大学的一块“名牌”。
编辑:曾珂
关键词:院士给95岁杨振宁祝寿 欢迎其恢复中国国籍


探访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
新疆开通“空中巴士”助力冬季旅游
全国政协京内新任委员参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博鳌亚洲论坛首尔会议聚焦合作与创新等议题
胡塞武装宣布愿为和谈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山火肆虐后的天堂镇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六号卫星 搭载发射4颗微纳卫星
马克龙呼吁建设一个更加一体化、强大且独立的欧洲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