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撕掉“青年”的标签 青年艺术还剩什么
在艺术界,“青年”是个热词。近年来,无论是官方机构还是私立画廊,学院教育还是艺术区画家群落,都注重对青年美术创作的发掘与展现。8月13日至31日,由中国美术馆自主策划主办的“2017第二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出30多位青年美术家的60余件绘画、雕塑作品,是一场国家级美术馆举办的具有收藏导向的展览。经过几年市场的推广和遴选,青年美术家经历多重选择逐渐走向成熟,但他们的作品离我们心目中优秀的青年美术作品还有多远的距离呢?


青年,是年龄还是状态?
虽然国内以“青年”为主题的展览和项目众多,但关于“青年”的界定却很难统一。以此次展览为例,“青年”美术家的年龄上限放宽到50周岁,实际上包含了“60后”到“90后”。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副教授于洋认为,不同代群的艺术家有着不同的阅历和价值观,因此这里对于“青年”的界定,实际上更倾向于一种创作状态、价值观上的“青年”状态,同时又暗含着与时代新象之间的密切关联。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看来,青年的年龄是个认同的问题,而不只是科学定义。央美的未来展定义的青年就是35岁以下,如果45岁还是青年艺术家,对艺术家来讲很难认同。但是,当被称为“青年艺术”时,代表他有无限的可能性,不存在定论和观念上的滞后、保守。
从上世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到五四“新青年”、30年代的“左翼青年”、60年代的“知识青年”,再到改革开放以后的“青春万岁”,青年一直在参与思想文化解放和历史运动的过程。中国美术馆馆员魏祥奇认为,“青年”更像是一个国家的概念,是政治结构、政治话语和历史话语的转变。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副研究馆员柳淳风认为,青年是很明确的意识形态,“这与市场的判断有关。亚洲艺术市场起步比较晚,希望迅速找到一些敏感词去建立市场,‘青年’就很快被总结出来。艺术市场井喷之后,青年是混杂的状态。这种混杂怎么表现出来,就是用策展的方式把故事讲好,把真实的意识形态梳理出来。”

观念出逃,还是少年老成?
本次展览作品以雕塑和绘画作品为主,并没有设单独的主题。“从展厅所见作品来看,有些作品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于洋举例说道,“如油画作品中李江峰的‘树’系列,将油画语言的畅快笔触与形式构成的视觉秩序相结合;庄重的风景表现充满印象派的意味,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虚和气象;彭斯用独特的油画语言,表现其对于宋人山水树石意象的理解与迷恋。雕塑作品媒介材料与观念的表现,也是这个展览的亮点之一,如景晓雷的雕塑作品《零度空间》用超写实的荒诞方式表达艺术家对于工业和工业文明推动人类进化的深层次的思考。中国画作品中,刘中的《道》以鲨鱼的局部形态作为表现题材,兼具水墨味道的视觉意象与生态环保的关怀深意;贾宝锋对于蒙古族服饰图案的精细研究与表现;张晓彦工笔花鸟语言的以轻写重等,都给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谈起中国的青年美术作品,通常会有画面唯美、技法成熟,但探索精神比较弱的印象。”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徐沛君认为,这是由于今天的信息爆发、观念翻新太快,目前呈现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很难在形式上给人带来颠覆性的感觉,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不同。在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邓锋看来,参展作品重复化的问题还是不容小觑的。

今天的青年艺术家面对材料选择和信息处理时,经常陷入信息恐慌的状态。在沉淀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些艺术家在创作上的趋势是希望对观念的出逃,并不是往西方观念化的创作模式去靠近。“今天的青年艺术家要对抗的,是整个时代的消费文化对于人的思想的冲击。”魏祥奇认为,今天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在思想和观念上最大的倾向就是在回避社会学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批判话语方式不再是直接面对政治论题,而是转向更深的哲学层面的批判。当这些青年艺术家越来越多地注重艺术语言本体的探索、注重表达哲学化观念的时候,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能力就会减弱。”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负责人邵晓峰认为,中国现在教育机制已经正常化,人才的数量也很多。而现在面临的选择、观念很多,艺术的标准性也越来越模糊,我们很难形成一个公认的趋向力和价值认同标准,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韩劲松认为,大家对当代青年美术创作的理论梳理还很欠缺。对时代性和青年性进行很好的梳理,找到共同的属性,才能作为当代青年美术创作发展的抓手。
陈述事实,还是提示未来?
作为国家级的美术馆,今天的时代变化使得中国美术馆承担了梳理当代美术史的巨大责任和挑战。如何站在美术史的角度去梳理主流价值观,才会使得在收藏青年美术作品时能提示未来。在王春辰看来,在世界范围内,青年艺术的观念开放度、手法的复杂多样和不可知性非常广泛。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青年艺术应该更有张力和爆发力。但现在我们的作品来源并不能表现出这种丰富性。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看来,年轻艺术家不等于没有好作品,像梵高、拉斐尔都在35岁左右时就创作出伟大作品。如今,中国美术馆为青年艺术家举办专场展览,就是要把未来的大师作品收藏进来。“作为国家美术馆,不仅是体现一种眼光,更重要的还是对年轻人的鼓舞。”吴为山如是说。

与如今市面上动辄逾亿元的拍卖价不同,当年不少国宝走进中国美术馆库房几乎是“白菜价”。着名画家罗中立创作于1980年的油画《父亲》,当初给他的收藏费仅为360元;吴冠中把一批作品捐给中国美术馆,奖给他200元,但他分文未取;国画大家潘天寿生前挑选了19件作品,捐给中国美术馆。

对于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吴为山也给出忠告:“所有的艺术家应该不同,只有不同,才能体现你的价值。”他透露,有时候参加大型全国性展览,乍一看发现一个人挂了5张作品,走近一瞧落款,才知道是5个人画的。“现在都喜欢画大画,无论山水画还是人物画,风格差不多都一样。只有坐得了冷板凳,下得了真功夫,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编辑:杨岚
关键词:撕掉“青年”的标签 青年艺术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