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构筑残疾预防多元化社会屏障
今天是首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中国残联24日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发布残疾预防核心知识。同时,各地也纷纷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识别主要致残风险”“残疾预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些对增进全民残疾预防意识、推动残疾预防事业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设立全国残疾预防日,是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直接体现。《行动计划》指出:“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有8500多万残疾人,虽然仅占总人口的6.34%,但换个角度看,其意味着平均每16人中就有1位残疾人,不容小觑。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推动力,相应地,任何一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落实到保障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上,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残疾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要看到,伴随着老龄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快速增长的慢性病和老年病致残、各种毒性物质致残、交通等意外事故致残等新的致残因素明显增加,对人民群众健康构成极大风险和挑战,切切实实要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按照《行动计划》,到2020年,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和防控网络将更加完善,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可比口径残疾发生率在同等收入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要达至这一目标,一项非常重要且紧迫的工作,就是强化残疾预防核心知识教育宣传,引导人们树立风险意识,实现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科学施策,有效控制和减少残疾发生。具体而言,应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二是着力防控疾病致残;三是努力减少伤害致残;四是显著改善康复服务。特别是涉及康复服务方面,应着力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尽快将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贫困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补贴等项目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给予补贴,努力提高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和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率,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残疾预防不只涉及卫生、民政、教育等部门,需要社会各方协力,构建起多元化立体屏障。一则,除了生育和疾病,致残因素还广泛存在于安全生产、道路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社会各个领域。因此,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各司其责,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事故风险防范意识,增强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致残风险。二则,涉及残疾康复服务和关爱,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健全法律制度,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同时还需要优化支持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如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残疾预防项目投资、运营管理,提高残疾预防服务供给能力和效率;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创新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提供更多保障性产品服务,倡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通过捐款捐赠、志愿服务、设立基金会等方式,支持和参与残疾预防工作,等等。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各级政府部门不容推卸的责任。通过设立全国残疾预防日,广泛开展残疾预防宣传教育,是一项重要工作,更应该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全社会都应该正视人民群众的健康风险,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形成全社会协调联动的防控工作体系,提高残疾预防工作的专业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为增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残疾 预防 健康 致残 工作


学剪纸 迎新春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会见德国外长马斯
红红火火中国年
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
火车站里的交响音乐会
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光谱01/02星
多彩迎新春
埃及展出从英国追回失窃浮雕文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