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如何破解“网络医托”?须斩断背后“利益链条”
网络医托如何破解
8月29日下午,云南人艾华带着患脑瘫的大儿子被“网络医托”骗到北京就医。这背后,是一个名为北京东方起点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网络医托公司”在暗中操作,这家公司利用连环话术,假冒慈善机构人员和医生身份,骗取全国各地的脑瘫病患者前往与其合作的指定医院就诊,每成功拉到一人前去住院,公司员工可获得1000元提成。(9月4日《新京报》)

●观察
网络医托的多重罪孽
网络医托是由传统医托发展而来,称得上是医托们的“互联网+”。这样的升级,使网络医托的危害在传统医托的基础上成倍增加。
首先,传统医托在医院或车站行骗,范围尚且可控,行踪也好追寻。但网络医托立足网络,面向全国,受害面要大得多。且网络容易隐匿身份,便于冒充专家,更让患者防不胜防,即使患者足不出户,网络医托也能找上门来,行骗的触角能伸到任何一个角落。可见,网络医托的危害,要比传统医托大得多。
其次,脑瘫患者所处的家庭十有八九十分贫困,因为这个病极难治,需要经过多年的康复治疗,导致这些家庭不仅要花光积蓄,而且可能债台高筑,既穷且病,这些家庭属于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者。但网络医托专骗这些患者,让这些家属雪上加霜。骗取普通患者的钱就不可饶恕,这些医托骗的是贫困患者的钱,足见其罪孽之深。
此外,慈善的作用是扶贫济困,但网络医托把慈善当成了骗人的幌子,不仅假冒慈善机构人员套取患者资料,而且用慈善项目来诓骗患者。患者原本想得到社会的帮助,结果却掉进了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最后患者既不相信医托,也不再相信慈善,让慈善也躺着中枪,当真正的慈善伸出援手时,这些患者反而不敢接受。利用普通手段来行骗本就十分可恶,假借慈善的名义行骗,就是恶上加恶。
仅从上述三个方面,就可看出这些网络医托的多重罪孽,且他们多行骗一天,受骗的贫困患者就会增加不少。因此,对他们的打击应该保持紧迫感,在处罚力度上,更要考虑其危害的多样性和严重性,确保罚责对等,对网络医托产生足够的震慑力。
罗志华
●剖析
趁早关了无良医院
“网络医托”横行无忌,离不开几个要素支撑:一是患者的信息。“公司每天会将大约200个电话号码发给每个话务员,用来和患者联系的电话号码也由公司统一提供……”那么,这些核心信息如何泄露出去、涉事公司又如何能轻松登录相关医院的后台?这些心照不宣的问题,哪里需要什么答案呢。二是医托的忽悠。据称,一名没有任何医疗知识的新员工从入职到成为电话那头的“医生”,“一上午就可以搞定”。这种专业的“网络医托”要求也很简单,摒弃“善良”的天性就好,胆大心黑、善于忽悠,月入两三万并非难事。三是院方的苟合。相关公司设三个回访组,分别对应国康、京军、西南脑科这三家医院。记者找到一本“小儿脑性瘫痪”的话务部培训手册,手册上标注:北京京军脑瘫病医学研究院咨询部制。“东方起点公司”当然不是慈善机构,穷尽一切手段为三家医院忽悠患者,这是彻头彻尾的合谋还是天降馅饼的巧合?
骗子公司与无良医院之间究竟是怎么勾搭上的,这个问题有待市场监管和执法部门细致起底。但有一点值得反思:2015年11月,“东方起点公司”曾因虚假宣传被北京丰台工商局行政处罚,罚款5万元——仅有50个员工就敢号称“公司现有职工3000余人”,1个专家教授都没有也敢杜撰“知名专家、医学教授200余人”……遗憾的是,5万块钱的罚单与员工收入上万的敛财骗术相比,简直连隔靴搔痒都算不上,又如何能禁绝其矢志不渝于“网络医托”的澎湃之心?
涉事医院大多是民营,民营医院自然无原罪,但野蛮发展中僭越底线的违法问题,恐怕已经透支了太多的医疗行业的公信力。谋财害命、伤口撒盐,“网络医托”和电信诈骗有何两样?那些倚靠“网络医托”做生意的医院,真要奢谈整治,趁早关了又何妨?
邓海建
●支招
不妨从隔空问诊入手
对于“网络医托”来说,都接受过专门的培训,会严格按预设好的步骤来实施骗局,并且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的“话术”:第一步,以慈善机构的名义博取患者信任,许诺相关的补贴基金;第二步,冒充“医生”身份告诉患者病情不乐观要及时就医;第三步,引出他们所推荐的指定医院,诱导患者上钩。不难看出,就算这种“话术”再高明,究其实质,都是通过“隔空问诊”来行骗的,也就是说,从始至终,患者都是在网络咨询,并未见过“医生”的庐山真面目,云里雾里间就受骗了。
其实,所谓的“隔空问诊”看似很时尚,也很便捷,却是一个误区;因为就目前的医疗体系和医疗资源来说,虽然很多医院开通了网上预约平台,但是针对患者的网上咨询或寻医问药的热线服务都还没有开通。也就是说,对于正规医院来说,在现有的资源下实行“隔空问诊”并不现实,因为患者可能询问的疾病很单一,很可能是特定的一个症状或者一个体征,如果要解答必须专科医生来解答,而医学范围很广,靠某一个医生根本无法解决。因此,只要是正规的医院,基本都不可能在网上接受“隔空问诊”,患者情况千差万别,负责任的诊治必须是到院就诊。
因此,破解“网络医托”不妨从“隔空问诊”入手,只要把“正规医院不可能隔空问诊”的理念在患者中普及,那些“网络医托”的谎言就不攻自破了。这就需要卫生系统相关部门多宣传医学常识,比如可以定点、定期进行拉网式讲解,力争让每一位公民都能识别“网络医托”的骗局。当然,从“隔空问诊”的宣传入手,是为了快速规避患者再上当受骗,要根治这种顽疾,肯定需要同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决不给“网络医托”们可乘之机。
徐建中
●溯源
斩断背后利益链条
从“网络医托”的行骗过程看,其编织的谎言、设计的行骗程序十分缜密,即便一些有防骗常识的人,也可能被其“忽悠”,更别说那些缺乏警惕、一心想为患者治病的患者家属了。然而,“网络医托”的骗术并非无懈可击,其终归不是为患者治病的最终实施者,最终还要将招揽的“生意”转手给相关医院,最终由相关医院实施治疗。当然,转手给相关医院并不是无偿的,而是有利益牵扯在里面。以前面所述“网络医托”公司为例,其每介绍一个病人前去“合作”医院就诊,会从中获取一千元提成。可见,“网络医托”的“七寸”就在某些医院和其之间的利益链接上。
根除“网络医托”必须斩断利益链接。有需求才有市场,“网络医托”之所以有“生意”可做,就在于相关医院对其有所需求,需要靠“网络医托”来揽生意、增收益、提效益。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事实上,一些优秀医院是不需要各种医托来招揽患者的,医术精湛、治疗有效,能用质量和疗效赢得口碑,患者自会络绎不绝。而靠医托来招揽“生意”的医院,服务质量和医术是让人生疑的,没有多少患者前来就医,效益上不去在所难免。但无论如何,这些医院都不该和“医托”们搅和在一起,用“下三滥”的手段来引诱患者。所以,“网络医托”失德且违法,而与之有“合作”关系的医院也好不到哪去。无疑,这些“问题医院”也是“网络医托”的培养者、纵容者。
既然如此,在整治“网络医托”的过程中,就不能单就“网络医托”整治“网络医托”,而应该将那些“问题医院”一并考虑,在整治过程中,“拔出萝卜带出泥”,斩断利益链接。只有如此,“网络医托”才会失去存在的土壤、才会失去滋生和蔓延的空间。
桑胜高
●三言两语
这暴露了“争抢患者”的医疗乱象,这种乱象必将导致医疗生态的破坏。
——贾南
医托将患者骗到指定医院是谋财害命,比医托更可恨的是他们背后的“合作医院”。
——孙某
有关部门应对这些网络医托和发放提成的医院立案打击,让这些害人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李方向
“罚款五万元”这样的温柔一刀,不仅不会让他们收手,甚至还会愈演愈烈。
——杨李
从根本上而言,这些医托无论在哪个角落里,无论和哪个医院勾搭着,只要真抓真打,斩断其中的利益链条,就不会有坑人害人的土壤。
——杨玉龙
借助互联网兴风作浪的“医托”并非有多强大,缺的只是精准监管与精准打击。
——李雪
编辑:曾珂
关键词:网络医托 如何破解网络医托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