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超强台风将成家常便饭 谁是巨型台风幕后推手?
超强台风将成家常便饭
“天鸽”“帕卡”“哈维”肆虐全球 谁是巨型台风幕后推手
最近,台风在全球各处肆虐,继“天鸽”和“帕卡”连续重创我国南方地区后,美国也被“哈维”折腾得苦不堪言。然而,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们表示,未来像这种威力巨大的台风可能会是家常便饭。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单位大气内可以储藏的水分量会增加,所以,即使是预报的同等级别台风,其酝酿降水的能力也会比以前暴涨,引来洪水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现状 台风蓄水能力会更强大
“天鸽”登陆中国香港澳门时,两地刮起几十年难得一遇的“十号风球”,“哈维”则是被称为56年来美国德州遭遇的最强风暴,几乎淹没了德州南部大部分地区。尽管很多研究者在“哈维”重创美国德州之后很快得出结论——气候变化并不是背后唯一的推手。但气候条件变化意味着未来更剧烈的台风会频频来袭这一点大家都不否认。
“这种极端台风会越来越多,而且状况比预报的可能还要严重。”气候学家迈克尔·奥本海默认为未来的状况不容乐观,“因为高温会致使大气中蓄积更多的水分,所以,即使是预报的同等级别的台风,其酝酿降水的能力只会越来越强大。”
同时,麻省理工学院对“哈维”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本次台风的登陆地德州罗克波特市的降水量,在过去可能1800年才能一遇,而自从2010年气候加速变暖以来,这次的降水量大概相当于300年就会发生一次的概率事件。“人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像‘哈维’一样伴随强降雨强破坏力的飓风以后可能会成为稀松平常的事。”美国海洋保护组织“蓝色前沿”CEO大卫·哈维瓦格表示,“事实是,之前一万年才能遇到两次的降雨,现在两年就能一遇,这种降雨规模大概就是以后要面临的新常态了。重点在于我们怎么看待这件事的严重性,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
研究 气温升高雨量相应增加
按照科学家们的说法,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大气中可蓄积并倾盆而下的雨水量要增加7%。
全球变暖意味着海洋温度升高,变热的海水也变相给台风的“淫威”加了把力。据美国地下气象台组织的数据显示,当台风“哈维”来势汹汹地一头扎向德州的时候,墨西哥湾的海水温度已经比正常温度高出了1摄氏度。
一般台风的助力至少需要26摄氏度的大气温度刺激作用,而气候变暖,无疑给台风的形成提供了温床。当然,全球气候变暖对“哈维”如此巨大的危害性起到多大助推作用,不同的气候学家所持的观点也有所出入。
如果“哈维”能像其他台风一样来去匆匆,不在德州停滞过长时间,那样降雨量也不会像现在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之所以“哈维”在此地徘徊不前,是因为当时两股相对方向的高压气团在此处交汇,旗鼓相当难分伯仲,使德州成为战场的“最中心”。
奥本海默认为,北极圈冰川融化和气候形态变化都会让此次“哈维式”对流气团相撞的现象更为频发。所以,气候变暖就间接成为了这次自然灾害的“人为”助推因素。
预测 未来极端天数越来越多
不论是“天鸽”还是“哈维”,这些都只是近年来全球遭遇极端气候的缩影。今年7月份全球再度创下百年来月度高温纪录,印证了温室效应恶化下极端天气频发的预判。世界气象组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北半球的热浪来得比往年都早。美国航空航天局最新监测的数据也表明,今年7月份的全球平均温度达到137年来同期的最高水平,同时预测2017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的概率达到七成。
伴随创纪录高温而来的是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遭遇极端天气,频繁的台风洪水以及雪暴……全球各地突发的灾情也反映了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影响。
南亚地区8月份饱受洪灾侵袭,据《金融时报》报道,已有逾1000人因洪灾丧生。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在其网站上表示,此次灾情是4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除了哈维飓风、南亚洪灾外,今年以来,其他地方也没有好过到哪里去——智利首都暴雪,美国亚利桑那州9人在山谷纳凉时被山洪卷走溺亡,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小麦、橄榄因干旱面临惨淡收成……有一种观点认为,不管“哈维”飓风还是南亚洪灾等,气候变化都在背后起着推波助澜的加剧作用。
世界气象组织对本世纪末地表气温变化的最新预测显示,如果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保持高位,未来的热浪只会越来越严重,极端高温的天数也会越来越多,到本世纪末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将持续升高,世界主要城市气温或将达到“令人震惊的水平”。
同时,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导致全球频繁出现极端天气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随之而来的农业生产、贫困人口问题将更加凸显。
■小知识
面对台风最好以不变应万变
台风来袭往往伴随着巨大降雨,一路走一路淹。据统计,“哈维”给德州部分地区带去了高达1400毫米的降水,多地被泡在水中,很多居民爬上屋顶,还有的躲到了临时避难处,甚至有记者在直播现场意外救助了被大水困住的司机。休斯敦作为德州第一大城市,在如此巨大台风降雨来袭之前却一直保持缄默,随着洪水退去,人们开始质疑政府为何没有及时发布疏散撤离,然而科学家称,这种“不作为”可能恰恰是一种保护。
美国科技新闻网站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引用气象研究专家迈克尔·洛瑞的话说,“在台风来袭前的疏散没有问题,但一旦预测到巨大降雨就应该慎重了,疏散会将所有人都赶到可能积水的高速路上。”从很多报道也可以看出,在台风洪水来袭时,很多伤亡事件是发生在机动车里,人们往往在撤离或避难时会误判路面的积水程度,那些看起来很浅实的路段实际是最致命的。
2005年,飓风“丽塔”同样肆虐德州,休斯敦大撤离是美国当时最具轰动性的新闻,也是美国飓风撤离史上最大的行动,可以载入美国史册。当时启动了300万人的撤离计划,导致大批人在大范围降雨来临时被堵在高速路上,很多人的车子泡水抛锚,也有人的汽车被耗到没油,造成了最终有73人在撤离中死亡的悲剧。
本版编译 陈佳莉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台风 哈维 美国



冰城哈尔滨举行第四届采冰节
新一轮也门和谈在瑞典举行
利比亚可能于明年2月举行宪法公投
我国成功发射沙特-5A/5B卫星 搭载发射10颗小卫星
“大雪”时节冬管忙
宪法日活动进校园
奥地利出生的大熊猫龙凤胎即将返回中国
纽约举行世界艾滋病日纪念活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