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工商总局局长:不能只讲优惠政策不讲市场公平竞争
商事制度改革再次释放重大利好信号
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强调:
不能只讲优惠政策不讲市场公平竞争
法制网记者 余瀛波
随着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这场改革未来的走向备受国内外瞩目。对于千千万万的企业来说,今天在海口召开的“2017市场监督管理论坛”上,再次释放出重大利好信号。
当天,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其主旨演讲中,多次反复提到“优惠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并明确表态:“要改变一些传统观念,不能只讲产业政策,不讲竞争政策,不能只讲对企业优惠支持,不讲市场公平竞争。”“要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范政府部门的不公平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
完善公平竞争制度破除行政垄断
由国家工商总局主办的“市场监督管理论坛”,每年举办一届。特别是自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这一论坛已成为社会各界对未来改革走势预判和分析的一个重要窗口。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商事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这一主题的背景是,如果从2013年2月28日,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决定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放宽工商登记条件,吹响改革的号角算起,今年已是此项改革的第五个年头。
张茅在其主旨演讲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持续拓展,商事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是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的重要标志。
张茅指出,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依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障发展的阶段,由过去追求优惠政策“洼地”,转为打造公平营商环境的“高地”,这是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
他说,“目前,社会上出现一种好的趋势,企业对政府优惠政策的期望在减弱,对市场公平竞争的要求在增强。这是我国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更相信市场,不再迷恋政策优惠。”
在谈到推进市场监管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时,张茅强调,“特别要创新监管政策,把竞争政策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用竞争政策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体制完善。要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范政府部门的不公平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
首次系统阐述改革6大特点
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准入门槛、精简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上下功夫,还权于企业和市场,不断降低投资创业的制度性成本,成为“放管服”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张茅在其主旨演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这项改革中鲜明的6大特点。
一是从试点探索拓展到整体推进。
二是从微观改革拓展到宏观制度建设。商事制度改革,切入点是微观,是针对百姓投资创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着眼点是宏观,通过改革着力推动体制机制的完善。
三是从单一部门改革拓展到多部门的综合性改革。改革最初是工商注册制度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主要是工商系统自身的改革。随着“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多证合一”改革任务的展开,商事制度就从工商自身的改革,拓展为部门之间的联动改革,成为影响长远、影响全局的综合性改革。
四是从激发市场活力拓展到规范市场秩序。我们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在推动营商自由的同时,着力保障交易安全,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把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着力点,积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企业信用监管机制和“双随机、一公开”等新型监管模式逐步形成。
五是从便捷准入拓展到便捷退出。我们在提高市场准入便捷程度的同时,简化市场主体注销程序,加大对僵尸企业清理力度,破解创业者“退出难”的问题,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
六是把法制保障贯穿到改革的全过程。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落实依法行政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修改完善,使商事制度改革在法治下破题、在法治下完善。
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
改革的效果立竿见影。张茅指出,通过几年的实践,商事制度改革改善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释放了我国经济蕴藏着的巨大潜力。这集中表现在:
一是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以来,至今年8月底,全国新设市场主体5511.7万户,平均每天4.3万户;其中,新设企业共1719.3万户,平均每天1.3万户,今年前8个月平均每天1.6万户,而改革前平均每天6900户。
二是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近年来,大量新设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意味着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其中服务业企业大增,占到8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快速发展,为新常态下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是扩大了就业和税收,促进了经济持续发展。据测算,2016年新设市场主体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达到40%。同时,新设市场主体的税收贡献不断提升,为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了微观基础。据分析,通过“五证合一”“两证整合”改革,2016年下半年办理税收申报户数比上半年增长189%,申报纳税额增长255%,表明新设市场主体经营状况不断改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持续提升。
四是改善了营商环境,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从2013年度到2016年度,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每年提高6位,这几年共提高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
要破除条条框框解决“准入不准营”
张茅指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既是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力;既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任务。
张茅认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重塑经济增长新动能,关键是要发挥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
谈及此处,他连用了三个“只有”。“只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形成僵尸企业退出机制,才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只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侵害企业权益行为,才能为企业健康发展腾出市场空间。只有改革扭曲市场竞争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消除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才能发挥我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和潜力。
张茅强调,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任务。传统的政府主导、行政干预,对微观市场主体的大量行政审批,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转变传统的政府职能,关键要转变传统的思维定式,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张茅特别指出,这几年,市场准入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限制过多、“准入不准营”等问题。对此,他认为,改善市场准入环境,关键是要改革,目的是要放活。要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改革市场准入制度,破除不合理的条条框框限制。
“市场竞争环境是企业优胜劣汰、持续发展的运动场。企业要健康发展,需要市场公平竞争,否则,就不能优胜劣汰。”他说。
法制网海口9月7日电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市场 改革 公平竞争 企业


冰城哈尔滨举行第四届采冰节
新一轮也门和谈在瑞典举行
利比亚可能于明年2月举行宪法公投
我国成功发射沙特-5A/5B卫星 搭载发射10颗小卫星
“大雪”时节冬管忙
宪法日活动进校园
奥地利出生的大熊猫龙凤胎即将返回中国
纽约举行世界艾滋病日纪念活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