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港口合作发力,中国东盟海上互联更紧密
港口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港口在基础设施、通关、港航物流、临港产业园区等领域合作取得可喜进展。 9月初,第二届中马港口联盟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9月13日,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一带一路”倡议带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投资海外港口,涉及码头和临港产业园区的建设及营运,也有越来越多的东盟企业来到中国,合资建设港口、开辟新航线、建设物流园区,中国与东盟海上互联互通更加紧密。
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
作为中国与东盟之间海上互联互通的重要合作机制,2013年,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立。4年来,通过已建的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一期工程,实现了广西钦州港与互航的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开通了5条钦州港至东盟国家主要港口航线,建设了海上搜救分中心、海洋气象监测预警中心、水上训练基地、中国—东盟海事法庭等配套航运服务项目。除此之外,中国—新加坡互联互通“渝桂新”南向通道的建设成为多式联运合作网络的新典范。
新加坡太平船务是东南亚最大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在中国拥有24家分公司,业务包括集装箱制造、堆场、码头和陆上物流服务等领域。它与泰国港口管理局、马来西亚马六甲皇京港、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台湾万海航运公司等一道,受邀成为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成员。
太平船务董事总经理张松声告诉本报记者,公司近年来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商机,2015年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合作,在广西北部湾钦州港合作经营国际集装箱码头项目,业务蓬勃发展,货量平均保持在30%的年增长幅度。太平船务还在北部湾先后开通了“北部湾钦州—越南中北部—新加坡—关丹”航线,使北部湾港货物可以借新加坡为中转港,运到全球其他地区,今年吞吐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码头项目合作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新加坡与中国广西在航运、海事工业、港口及物流等领域的合作,大力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张松声说。
中马港口联盟发挥积极示范效应
2015年11月,中国交通运输部与马来西亚交通部共同签署《建立港口联盟关系的谅解备忘录》,正式组建“中马港口联盟”,创始成员包括10个中方港口和6个马方港口。该谅解备忘录是中马两国在港口合作领域签订的首个合作文件,是中马两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举措。
9月初,第二届中马港口联盟会议同意接纳中国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马来西亚甘马挽、沙巴和古晋3个港务局成为新的联盟成员。据参会的中国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柳鹏介绍,中马两国港口“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加上在中马港口联盟第一届会议上纳入的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目前联盟覆盖12个中方成员和9个马方成员。“双方港口联系也更加密切。中方成员港口开通到马方港口的航线已超过200条,2016年中国港口与马来西亚巴生港往来的集装箱量突破150万标准集装箱,比上年增长10.8%。”
自中马港口联盟成立以来,双方成员单位之间互动加强,往来日益频繁,合资合作取得新进展。中方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投资的马方关丹港项目进展顺利,首个15万吨级泊位将于年内建成;马方森达美公司与中方大连港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潍坊港共同开展集装箱业务;中方有关港口企业参与的马六甲皇京港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未来将建成深水补给码头和临海工业园。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表示,马来西亚政府确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地区经济繁荣和创造经济发展新机遇,而港口联盟这个平台能加强两国港口间的务实合作,连接马中贸易、扩大双边投资。通过项目合作、人员培训、信息交流、技术支持、提升服务等途径,马中港口间开展广泛合作,打造双方乃至整个东盟地区更广阔的互联互通航运网络,进一步提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贸易、投资和物流运输便利化水平。
港口合作给中国和东盟带来巨大效益
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两项排名的前10名港口中,中国港口均占有7席。中国港口作为交通和物流枢纽,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巴生港是世界第十一大港口,该港港务局主席江作汉认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过去几年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增长,而海上交通是全球贸易增长和改革的支柱。与中国港口合作,带动马来西亚港口全面发展,今年第一季度巴生港吞吐量增长超过10%。
在总吞吐能力达2.4亿吨、开通内外贸航线44条的广西北部湾港,新加坡港参股了4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建设,实现了北部湾港集装箱作业效率的大幅提升,船舶在港时间从过去的平均超过15小时减少到现在的平均8至9小时。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也参股运营了马来西亚关丹港、文莱摩拉港。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小溪说,内外联动形成了中国—东盟港口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马来西亚双威大学商学院经济系教授姚金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提升船舶调度效率和物流运输便利,符合中国—东盟港口合作的根本利益,为中国与东盟在相互通航、港口建设、临港产业、国际贸易、旅游人文等方面合作注入动力。“港口合作,除了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和运输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在清关过程中减少非关税壁垒,从长远来看给中国和东盟带来巨大效益。”
江作汉指出,中国和东盟各港口可以通过中国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搭建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服务网络,通过交流信息提升透明度,进一步提高效率。未来在港口合作的基础上,中国和东盟可以进一步开展内陆产业、物流枢纽和自由贸易区合作,从而促进双边贸易发展。(俞懿春)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港口 中国 合作 东盟



11500年历史人类遗骸在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中被毁
香港渡海泳在维港举行
“棉海”丰收时
天津地铁5号线开通试运营
台铁恢复单线双向行车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法国
法国政府完成重组
湖北恩施:设施农业正忙秋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