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金融工作要辩证统筹“活”与“稳”
“活”是“稳”的重要前提。“稳”是“活”的必要条件。“活”与“稳”是金融工作的一个整体。“稳”是主基调,只有“稳”,才能促进“活”,使得活而不乱;“活”是动力源,只有“活”,才可巩固“稳”,使得稳中有进。“活”与“稳”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相互转化,不可分割,更不能偏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讲话时强调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这段话,言简意赅、高屋建瓴,体现了党对金融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切,既赋予了金融从业人员站位全局干事业的信心和力量,更为金融企业未来前行指明了路径和方向,是做好当前金融工作的行动指南。
“活”与“稳”是经济金融的辩证统一
既要做到“稳中有活”,把握住基本原则和规律,提高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又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从源头上把控和防范各类经营风险,调节好金融之水的“流量”“流向”和“流速”
“活”与“稳”的金融新理念,准确把握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金融的发展规律,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深刻总结。回顾历史,我国经济的改革发展始终与金融业的创新求索相伴相随、共生共荣。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更反作用于经济,追求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兼具“活力”与“定力”。这一金融新理念,是对做好当前经济金融工作的精准“点穴”,将经济的“活”与“稳”落脚到金融的“活”与“稳”,指出了现代金融应突出把握的两个方面,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应有之义,更增强了现代金融工作的“四个自信”。
“活”是“稳”的重要前提。禁锢于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以国家垄断方式配置资源的模式没有出路,只会陷入经济停滞和人们生活水平低下的桎梏。要国富民强,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激发市场活力。只求“稳”不求“活”,经济发展就会内生动力不足,不仅扭曲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效率,还会加剧结构失衡,埋下经济危机的种子。为此,不能因为“活”具有风险性等特征,就停止金融改革的步伐;而要做到“稳中有活”,在把握住基本原则和规律的基础上,提高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稳”是“活”的必要条件。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警钟长鸣: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会催生价格投机和资产泡沫,任由资本单纯逐利性的“横冲直撞”,对市场的破坏不可估量。但近几年仍有个别金融机构热衷金融衍生品,不断加大杠杆,资金“脱实向虚”,互联网金融乱象抬头,极大干扰了市场秩序,伤害了社会诚信。为此,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从源头上把控和防范各类经营风险,调节好金融之水的“流量”“流向”和“流速”,为激活各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活”与“稳”是金融工作的一个整体。“稳”是主基调,只有“稳”,才能促进“活”,使得活而不乱;“活”是动力源,只有“活”,才可巩固“稳”,使得稳中有进。这既是放眼全球历史经验的总结借鉴,也是着眼当下适应国情发展的实际需要,“活”与“稳”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相互转化,不可分割,更不能偏废。
做好落实金融新理念的主要工作
强化“四个意识”是金融“活”与“稳”的前提,创新是金融“活”与“稳”的灵魂,普惠是金融“活”与“稳”的核心,把住风险是金融“活”与“稳”的底线,将服务能力作为检验金融“活”与“稳”的主要标准
强化“四个意识”是金融“活”与“稳”的前提。国有金融企业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中流砥柱,必须时刻保持战略定力,发挥好“定海神针”的作用。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始终站在“根”和“魂”的高度,深植“党建+”理念,将政治意识融入经营管理、队伍建设、企业文化等全过程。二是围绕改革发展大局谋划金融工作。立足国家发展战略,跳出金融办金融,找准金融造福人民福祉的切入点。三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金融工作指针,扎实做好国家战略在金融体系的贯彻和落实。四是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听党话、跟党走,认真贯彻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做到令行禁止、同向同行,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创新是金融“活”与“稳”的灵魂。习总书记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金融要成为一池“活水”,同样需要紧紧围绕创新。一是尽快构建适应新情况的信用管理体系。要满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催生下的新企业需求,创新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全面革新信用管理。二是创新以大数据为特征的金融产品。深入挖掘沉淀在金融交易轨迹中零散、碎片化的海量数据,形成批量、实时、精确且风险可控的“大数据授信”模式。三是创新“走出去”金融服务。紧随“一带一路”建设,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创新配套专属产品。四是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商。从做业务转向做客户、从做产品转向做方案,建立“渠道+场景”“线上+线下”的投、保、贷、租一体化的综合金融供给体系。
普惠是金融“活”与“稳”的核心。一是解渴小微企业。应下沉服务重心,配置专营机构,引入政府担保基金合作,以供应链金融、数据网贷为着力点,突破传统融资模式,帮助企业实现经营要素的最优配置,有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切实服务三农。改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三农”特色产品,构建农村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金融互联网,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衔接的服务体系,并以合理定价的充裕金融供给,平抑充斥在农村市场的借贷高利。三是践行绿色金融。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资本节约、质量改善、效益提升为核心,引导资金投向生态农业、清洁能源、绿色交通、污染防治等领域,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四是实施精准扶贫。落实分片划户,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提供匹配贴息等扶贫专项产品,滴灌式输送金融养分;并以资金优势带动产业、教育、医疗等其他资源的多元输入,助力消灭贫困人口,迈向全面小康。
把住风险是金融“活”与“稳”的底线。维护金融安全已提高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更是金融企业责无旁贷的首要使命。一是去不良。防控风险与释放风险并重,既要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挤压资产泡沫,也要着眼长远合理把握节奏,防止误伤发展前景好、暂时困难的企业,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二是去杠杆。创新运作模式,健全风控机制,加强同业协作,稳妥有序推进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大力发展理财融资、产业基金、投贷联动等业务,逐步降低杠杆率。三是建体系。探索云计算等新手段,推进风险管理从经验为主向科学治理转变,从管业务为主向全面管人、管思想、管行为转变,构建起业务、信贷、内控、纪检部门联动配合、齐抓共管的“大内控”体系。四是归本源。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专注主业,彻底摒弃自我循环式的自娱自乐,准确把握新增资产的投放方向,从源头上防控新的风险。
服务能力是检验金融“活”与“稳”的主要标准。一是服务定位明晰。突出体现在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推动上,紧紧围绕实体经济的需求,加投入、提效率、去通道、减链条,使实体融资环境逐渐生态化。二是服务质量提高。把握好总量适度与结构优化的关系,通过金融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三是服务重点突出。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好“三去一降一补”,通过盘活沉淀在“僵尸企业”的金融资源,为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腾出新空间,全力支持“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四是服务效益明显。在履行社会责任和追求自身效益间获取平衡,在做大社会经济增加值的基础上做强金融企业,使金融增加值与社会经济增加值同步提升,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共享共赢。
(作者: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金融 经济 风险 工作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