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美食·美容·美乐——新西兰爱上中国节

新华社惠灵顿10月4日电 通讯:美食·美容·美乐——新西兰爱上中国节
新华社记者 宿亮
“吃月饼当然是庆祝中秋节的一个环节,我也要尝一块。”10月3日,中秋节前夕,新西兰总理比尔·英格利希在电视节目里举起一块月饼,咬了一口,随即竖起大拇指。他还用中文努力地说:“大家好!中秋快乐!”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位在新西兰生活了20多年的华人移民感慨道,以前过中秋节,会花大价钱买一块月饼和太太分食。如今,吃月饼在新西兰已不是什么难事儿。在中餐馆就餐,老板饭后会送月饼,还特意说明是自己做的,让大家尝个鲜;华人经营的糕点店也会推出创新口味月饼。
对英格利希而言,吃月饼是体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一种尝试;对于家住惠灵顿郊区上哈特市的琳达和琼来说,学习包饺子则是了解华人习俗的方式之一。
9月28日是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和上哈特多元文化理事会共同举办的“多元文化节民族周”中的“中国日”。当地华人现场讲解并演示包饺子的全过程,从和面、调馅到擀皮、包、煮,一个步骤都不少。
“好吃不过饺子”。琳达曾经在上海居住过,经常吃水饺,但当天却是第一次亲手制作。她表示,包饺子的过程令人兴奋,回家一定“复制”这道美食,与家人分享。而琼则说,原本以为饺子是“高难度”美食,没想到亲自上手后感觉并不难。
在他们回味着中国美食的同时,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又端来了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和白茶等中国名茶。精美的茶具和优雅的茶道让当地民众大开眼界,醇厚的茶香也令人心旷神怡。
过节并不止于口腹的满足,还体现在更高层次的文化享受上。
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以“迎国庆、颂中秋”为主题,主办“天涯共此时”系列活动。其中,关于中医养生美容的系列讲座让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宋坪9月20日在惠灵顿告诉新西兰民众,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良好积极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是中医养生的内核。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她具体介绍了拔罐、艾灸、按摩等中医疗法。
比起中医基础知识,中医美容讲座更受欢迎。9月21日,宋坪在美容讲座上开门见山:一来到新西兰,就感觉到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这是导致皮肤衰老与损伤的最主要因素。她为当地居民“支招”:多喝绿茶或用冰镇后的绿茶水敷脸对皮肤晒伤和湿疹有一定疗效。
这种有针对性的介绍立刻提起听众的兴趣,他们对中医“内修外养、阴阳调和”的美容哲学有了更多了解。
在中国,中秋节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而在南半球的新西兰,此时却是春意盎然。9月24日,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天涯共此时”中秋晚会。与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一样,中国戏曲和少数民族舞蹈,与新西兰毛利舞蹈和现代舞相比,风格也截然不同,但同样都点燃了现场气氛。
当一群金发碧眼的新西兰姑娘登上舞台,跳起了动感十足的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摘葡萄》时,晚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这个节目是惠灵顿塞缪尔·马斯丹女校的学生在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老师的指导下排练的。
庆祝中秋的舞蹈欢快热闹,弘扬传统的民乐悠扬动情。10月1日,由新西兰顶尖音乐家组成的阿罗哈弦乐四重奏乐团在惠灵顿举行了“天涯共此时”音乐会,演奏了《二泉映月》《翻身道情》《白毛女》《兰花花》《茉莉花》《小河淌水》等中国名曲。当熟悉的旋律由西洋乐器带到耳畔,不少华人听众情不自禁地打起了拍子……
美食、美容和美乐,就像一组磁石,让不少新西兰人从此爱上中国节。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新西兰 中国 美容 美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