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长沙高产“巨人稻”试种成功 个头超过2米

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百亩巨型稻试验田里,巨型稻像高粱一样身形笔挺,个头高达2米,亩产达1000公斤。夏新界正在田间地头查看巨型稻长势。
长沙晚报消息,“我个头1.75米,巨人稻比我还高,最高达2.25米。”昨日,在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百亩巨型稻试验田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夏新界挺直腰杆与“巨人稻”比高,水稻个头足足比他高出40多厘米。放眼望去,巨型稻像高粱一样身形笔挺,穗长粒多,圆润饱满,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达1.8米,最高达到2.25米。稻田里,泥鳅游,青蛙跳。高大的稻株,良好的环境,离实现“禾下乘凉”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海外专家回国
到湖南当“农夫”
“我做过一个梦,梦中我和大家一起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那个梦真是太美了。”禾下乘凉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都在追逐的梦想。当梦想照亮现实,从长沙县金井镇巨型稻试验田里传来好消息,高达2米的“巨人稻”在长沙试种成功,八成已齐穗进入成熟期,第一批收割的巨型稻亩产突破1吨。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与青蛙共生,这样的和谐场景正在长沙的田间地头上演。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湘丰村的百亩巨型稻试验田一探究竟。头顶是连片的防鸟“天网”,为水稻撑起“保护伞”;田里,2米多高的水稻排成“绿色长城”,风一吹,稻穗轻轻摆动;往稻田深处走去,如同走进芦苇荡,阵阵凉意袭来,好不惬意;脚下,水清鱼跃,狐尾藻客串起水体“清道夫”,自然放养的鲢鱼、泥鳅畅快游弋,不时有青蛙蹦到田埂上。
夏新界是长沙巨型稻种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深耕植物分子遗传学、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20余年。2007年,远在美国的他毅然放弃高薪职业,怀揣一颗科研报国的赤子心,投身祖国的怀抱,回到湖南当起了“农夫”。十年如一日深耕不辍,他带领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里培育出湘巨1号、湘巨2号等巨型水稻,并于2013年在常德西洞庭种下巨型稻试验田,首次试种成功,亩产突破1000公斤。2016年,夏新界带领课题组和湘丰集团合作,在长沙地区种下第一批巨型稻,挑战更高产、更优质、更高效的“巨人稻”。
预计亩产突破1吨,一亩多收效益翻番
目前,巨型稻在湖南邵阳、常德、株洲、长沙等地均有试种。“巨型水稻比一般常规水稻的生物量大50%以上,相比常规水稻,每亩可增产15%至20%。”夏新界介绍,以巨型稻为例,平均每蔸水稻有约40个稻穗,稻穗的粒数多的可达800粒,每千粒稻谷重28克左右,预计亩产可突破1000公斤。
夏新界介绍,巨型稻健壮结实,茎秆直径粗约1厘米,光合作用充足,不仅抗病、抗倒伏能力强,还能为植株带来充分的营养,为水产、哺乳类动物遮阴避凉,提供最佳栖息场所。“青蛙以水稻上寄生的虫子为食,鱼、青蛙、泥鳅等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了天然肥料。”夏新界说,巨型稻拥有产量高、抗性好、耐逆性强等特点,且生长周期与青蛙、泥鳅生长周期同步,可同时管理,节约人力与资金成本,通过采取“巨型稻+青蛙+泥鳅+鱼”的生态种养新模式,实现一亩多收,粮渔共赢。
“巨型稻个头高,产量高,效益也高。”夏新界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巨型稻单季亩产在1000公斤以上,以出米率60%折算,产出的生态米在市场上是备受青睐的“香饽饽”,每斤价格在20元左右,仅稻米一项,每亩收益近2万元。“鱼、青蛙、泥鳅在自然无公害的环境中生长,效益比单纯种植水稻翻番。”夏新界介绍,每亩稻田产出的青蛙在1000公斤以上,泥鳅约300公斤,预计每亩稻田收益在5万元左右。
原标题:长沙高产“巨人稻”试种成功,预计亩产突破一吨 个头超过2米 禾下鱼游蛙跳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长沙高产“巨人稻”试种成功 个头超过2米


世行行长金墉将提前卸任
脱欧与时间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穆罕默德五世辞职
白宫与民主党磋商未果 美政府“停摆”继续
2019个雪人亮相冰城
合肥:红红火火庆元旦
博索纳罗宣誓就任巴西总统 强调恢复经济消除腐败
纽约时报广场安装水晶球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