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紧握国家发展机遇 香港明天更加美好
从抵御亚洲金融风暴、抗击“非典”疫情,到开放“自由行”、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回首20年,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虽历经风雨但却绽放出了更加璀璨的光彩。展望未来,“一国两制”优势不变,紧握国家发展机遇,香港这株明艳紫荆正花开益盛、机遇良多。
巩固提升三“中心”地位
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今年6月7日,被境内外投资者广泛关注的债券通有限公司在香港宣布成立。这家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香港交易所联合出资成立的合资公司,将为债券通相关交易服务提供支持,这也意味着境外投资者将可以通过债券通公司买卖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各类债券。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又多了一项职能——境外资本进入内地债券市场的服务窗口。
“‘债券通’是加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里程碑”,在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看来,这是国家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又一重要举措,是香港金融发展的新机遇。
香港位于亚洲中心,联通全球。从香港出发,4小时内可飞抵主要亚洲市场,5小时内飞抵全球半数人口的居住地。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香港要发挥独特优势,继续巩固并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以国际航运中心为例,专业服务要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如加强航运配套保险、航空业的发展等。”
数据显示,香港国际机场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获选世界最佳机场之一。为100多家航空公司提供航班,由香港国际机场往返全球约190个航点。香港占有远东贸易路线的地利,又位处迅速发展的亚太区中心,是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港之一,也是首要的地区港枢纽。
“一带一路”的香港机遇
“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支持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内地与港澳企业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合作“走出去”。
“为雅万高铁项目提供顾问服务、担任以色列铁路财务管理监督、承担迪拜歌剧院的建筑和工程设计服务……香港企业已参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多个项目。”特区政府“一带一路”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审计、会计及税务,法律服务,设施管理及顾问服务,检测评估等香港的优势专业服务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机遇无限。
香港律政司司长袁国强表示,国际社会对香港的司法制度充满信心,同时香港是亚太区排名第一的国际仲裁中心。这意味着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承担特别的角色。对于赴相关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内地企业而言,大量的香港国际仲裁和法律专业人才可以协助其规避所在国或地区的法律风险,在合同拟定、合同履行和争议调解中发挥专业特长;对“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而言,欲摆脱从西方国家视角拟定的现有国际贸易制度和规则,在“一国两制”下积累大量经验的香港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香港有哪些机遇?
“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领域。据我们了解,基建融资缺口非常大,这方面恰恰是香港的优势。”香港金融管理局署理总裁余伟文表示,首先,香港有很强的投融资国际网络,很多重要的投资人,例如一些国家主权基金、养老基金的亚洲总部都设在香港。其次,香港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非常多。第三,香港金融市场成熟,无论是债券市场或其他投融资市场,香港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余伟文表示,香港的优势是有着强大的国际网络和健全的金融市场。香港的中间人角色和专业服务平台作用依然突出,只要香港能为各方继续提供周到的服务,一定会吸引和聚集越来越多的企业。
科创产业方兴未艾
科技创新和创意产业是近几年香港重点推动并很有潜力的新兴产业。
在位于香港科学园科技大道西的浚湖楼,墙上写有“你的如果,香港的成果”几个大字格外醒目。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会主席罗范椒芬介绍说,在特区政府扶持下,香港科技园公司成立的香港科学园,为科创领域的年轻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科学园目前有300万平方尺,未来将扩建到400万平方尺,目前正在建设人才公寓以吸引有科技创新理想的人才。
“香港具备国际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低税率及简单税制、专业的金融及商业服务等有利的基本制度,同时拥有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可以说具备创新人才和研发实力。”罗范椒芬说。
据香港特区创新及科技局副局长钟伟强介绍,香港财政预算2016年在创科领域投放180亿港元,2017年又预留出100亿港元。截至2016年底,香港已建有16所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以及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特区政府每年还拨款超过1亿港元支持香港与内地的大学机构合作。
特区政府于2009年在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辖下成立“创意香港”,专责推动香港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香港”助理总监冯永表示,作为专门负责创意产业发展的机构,“创意香港”通过培养创意人才、促进创意企业成立、推广本地创意产业、营造创意氛围等多种途径推动业界发展。根据最新统计,香港共有约40500家文化及创意产业相关企业,从业人员约213100人。
时间是如椽巨笔,香港回归祖国20年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最符合国家利益、最符合香港情况、最有利于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寄托13亿多国人的期望,有着国家的强大支撑,香港明天更美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廉丹)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香港 国家 发展 机遇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庆祝万圣节 装扮成猫王、黑武士和疯
联大召开关于终止美国对古巴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必要
山东沂源:深秋柿子加工忙
文在寅呼吁珍惜半岛有利契机
京张高铁开始全面铺轨
纽约举行万圣节大游行
南苏丹举行活动庆祝和平协议签署 最大反对派领导人马
阿里巴巴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在非洲落地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