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塔夫罗夫斯基:介绍中国,与中国梦同行
新华社莫斯科10月15日电(天下人物)塔夫罗夫斯基:介绍中国,与中国梦同行
新华社记者张继业
当尤里·塔夫罗夫斯基第一次看到中国梦这个概念时,立刻就被其吸引并着手研究。2015年,他出版了《习近平:正圆中国梦》一书。这是俄罗斯首部关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著,向俄罗斯读者全面介绍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与伟大实践。
读一本书,写一本书
2014年9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出版,马上引起塔夫罗夫斯基的注意。当时,他正在着手撰写《习近平:正圆中国梦》。通过在中国的朋友,他的书桌很快摆上了中文版和俄文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我不仅仅是读这本书,而是研究。”他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通读后,他开始一遍遍地细读,从中发掘关于中国梦的线索,并随时充实到自己的写作中,“书中的细节给了我很多启发”。
一边撰写《习近平:正圆中国梦》,一边品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塔夫罗夫斯基深有感触:“(书中)这些想法,绝不是在提笔著述时才在作者的脑子里冒出来的,而是在他多年治国理政的经验中积淀下来的,是一种高度提炼和升华的知识结晶,就像中国的茅台酒一样,浓香馥郁。”
这位差不多与中国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领导人同中国交往,不能不去了解中国领导人;而对于俄罗斯民众来说,了解中国领导人和他的政策理念,是一种了解中国非常直观和直接的方式。
《习近平:正圆中国梦》出版后,在俄罗斯引起广泛关注。塔夫罗夫斯基告诉记者:“俄罗斯铁路公司前总裁亚库宁、俄罗斯总统顾问格拉济耶夫都读过这本书,都表示受益匪浅。”
与新中国同龄,与中国梦同行
塔夫罗夫斯基出生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龄。他的成长、学习、工作经历,也大多与中国息息相关。他见证了中国崛起的非凡轨迹。
童年时,塔夫罗夫斯基曾住在俄罗斯远东的堪察加地区。他清楚记得,当时家里有很多中国商品,家具、毛巾、暖水瓶、食品、水果、葡萄酒等等。他的祖母1958年去中国旅游,还给他带回了茉莉花茶。他母亲也曾多次前往中国旅行,去过北京、南京、杭州等地,给他讲述在中国的见闻,介绍中国的戏剧。
1966年,塔夫罗夫斯基进入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专业是汉语语言学。他翻译过《中庸》《道德经》等中文经典,毕业论文的主题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首部佛经译著《四十二章经》。
受当时东西方冷战大背景和中苏关系波折影响,在校期间,塔夫罗夫斯基未能如愿去中国进修。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苏联国家广播电台对外广播部门的中国编辑部。在那里工作7年后,1978年他转投专门从事对外政策报道的《新时代》报社。
由于他曾在大学选修日语,不久被报社派往东京,1987年回国后,塔夫罗夫斯基的中文专长才又有了用武之地。他参与了筹办时任苏联领导人访华的准备工作,见证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重要一页。
上世纪90年代,塔夫罗夫斯基先后在俄政府宣传部门、俄外交部下属机构、俄罗斯电视台等处任职。
2009年以后,塔夫罗夫斯基再次燃起研究中国的雄心,笔耕不辍,在多份刊物发表观察中国和解读中国的文章,向俄罗斯人呈现一个真实、客观、蒸蒸日上的中国。
目前,塔夫罗夫斯基是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和克里姆林宫重要智库“伊兹博尔斯克俱乐部”成员,也是各种涉华论坛和国际会议的常客。
继《习近平:正圆中国梦》后,塔夫罗夫斯基今年5月推出新著《“一带一路”西行漫记》。为了这本书,他用了18个月时间,5次深入中国江苏、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考察。
“‘一带一路’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这正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如今,塔夫罗夫斯基又有了新的目标:创作一本记录中共十八大以来伟大历程的新书。他笑着告诉记者,出版社正催着快点儿写,他得抓紧时间了。(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中国 塔夫 夫罗 罗夫


多彩迎新春
埃及展出从英国追回失窃浮雕文物
世行行长金墉将提前卸任
脱欧与时间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穆罕默德五世辞职
白宫与民主党磋商未果 美政府“停摆”继续
2019个雪人亮相冰城
合肥:红红火火庆元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