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韩国夫妇创业定居成都12年 四川话听力90分
原标题:蓉漂12年 韩国老板娘会说地道四川话
对于韩国人姜德顺来说,成都的每一天,从早晨7点开始,她会一直忙碌到晚上10点。成都一年四季的清晨和夜晚的样子,她都非常熟悉。
“来来来,里面请进。我们这里有辣的和不辣的,保证你们吃巴适哈。”中午时分,就餐客人陆续赶来,姜德顺热情地把客人迎进来。招呼客人时,她会夹杂着四川方言,很多时候,客人们并不知道,面前这位热情的老板娘,是一位韩国人。

在成都这座世界闻名的美食之都,每一天,数以万计的各种味道在餐桌川流不息,奔腾在人们的舌尖上,并直达心灵深处,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从味道中品味四川,也在味道中抚慰游子思乡的胃。
成都,也是美食家的舞台和创业场。不同风格的异域餐食,来到成都,融入本土,成为成都人习惯的美味。
12年前,曾经在韩国五星级酒店任职的酒店管理博士李钟直,决定来成都创业,开一家地道韩国风味的餐厅。为了支持丈夫的梦想,妻子姜德顺带着两个女儿,举家搬来成都。
从最初的从头学中文,到现在麻利切换四川话,姜德顺的成都生活早已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她不仅有了自己的成都朋友圈,也有忠实的美食粉丝,闲暇时候还会打几盘成都麻将。成都,已经成为这对韩国夫妇的第二故乡,这里的舒适、友善和活力,吸引着他们继续生活下去。

夫妇创业定居成都
四川话听力起码90分
浣花溪畔,大石路上的这家韩国餐厅,在成都已经开了十年有余。这里,就是姜德顺和丈夫在成都创业的开端。
从韩国来到成都,姜德顺最初认为是个“疯狂的想法”。丈夫李钟直,在韩国有着23年的酒店管理经验,是一位酒店管理博士。2005年,李钟直的好朋友来到成都开韩国料理店。“成都氛围很好,这里的人们喜欢美食,接纳各种风味,餐饮业很发达,你也来吧!”好朋友的一番热情推荐,让李钟直动了心。
到成都去,开一家地道的韩国餐厅!当李钟直把想法告诉姜德顺时,“要不,你先去成都看看情况吧?”姜德顺当时还拿不定主意,提议丈夫先到成都探路,自己在韩国照顾两个女儿。

说来就真的来了。李钟直来后,对成都的印象非常好。“这是很棒的地方呢,这里(成都)的人都很和善、真诚,气候也好,冬天都不会低到零度以下,树也比较多,你一定会喜欢的。”他这样对妻子描述着自己感受到的成都。从丈夫飞扬的神采中,姜德顺知道,一家四口将要去往成都了。
2006年,两个女儿正好该升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姜德顺和女儿们也搬到成都,与丈夫团聚。定居后,女儿们也开始在成都的学校学习。
要在成都打拼,语言关必须要攻克,姜德顺的学习经历非常励志。到成都以后,她先是到专门的学校学了两个月的汉语,学会了基本的拼音、声调,然后她就每天刻苦练习,吃早饭、坐公交、走路的时候边听磁带边练,还下载了一个词典,随时拿着纸笔学习记录,使自己尽快地能够和成都人交流。

来这里10多年,姜德顺早已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汉语,四川话也听得懂,还能说一些。“来这里吃饭的很多人看到我、和我交流,都不知道我就是老板,也听不出来我是韩国人。知道之后,有的客人还会用简单的韩语和我说话,都非常友好。“因为餐厅员工多是四川人,姜德顺能熟练地在四川话和普通话之间切换。“如果你给自己的四川话水平打分,能得多少分?“记者问。”听力起码要打90分,哈哈哈!”话音未落,姜德顺自己已经笑了起来。
融入成都朋友圈
对成都感情越来越深
在成都定居多年,姜德顺夫妇早已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热情好客的姜德顺已经有了不少的成都朋友。
“刚到成都第二年的暑假,我们全家旅游去康定,在旅游团认识了一个中国朋友。那个时候整个旅行团就我们一家四个韩国人,这个朋友对我们就非常照顾,我们后来也一直有联系,每当在成都遇到困难的时候,她都会热心地帮我们。”姜德顺笑着说,当时是她来成都的第二年,汉语还不太好,对方说的是四川话,交流的时候还是有些困难。尽管这样,两家人还是会常常相聚,一起玩乐聊天,孩子年龄也相仿,会一起玩耍。
慢慢地,朋友越来越多,姜德顺的四川话也听力无忧了。“啊,我发现四川人真的很喜欢打麻将。”在韩国的时候,姜德顺听说过麻将这种娱乐方式,到了成都,才见识到了麻将的魅力。入乡随俗,姜德顺也开始学习麻将。“成都麻将的规矩好多哦,我每次都聚精会神,还专门拿了个本本来记规则。”不过,姜德顺麻将技艺渐高,餐厅的生意却越来越忙了,她反而少有打麻将的时间了。
这些年里,两个女儿在成都陆续完成了中学学业,也如愿分别考上了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现在都已经参加了工作。
时光流转,女儿长大了,餐厅的客人越来越多,夫妇两人对成都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网上订货微信订餐
韩国料理嫁接中国速度
姜德顺每天早上7点起床之后,吃完早餐就做做家务,10点半来到餐厅开始一天的忙碌。收货、做菜、安排员工。“有些菜是要自己做的,有些是亲自培训出的老员工来做。”姜德顺介绍,算起来这些老员工在餐厅也做了七八年,但由他们做的时候还是要亲自督查。至于进货,姜德顺笑着说,中国的电子商务很方便,她都是直接从网上订,他们会按时配送。
一般情况下,来吃晚饭的人比中午多,加上在成都的韩国人微信群里大家也会订餐,再考虑到配送的时间,中午饭点过去之后就要准备下午的食材,一般下午4点就要开始做,晚上6点左右,店里开始来客,一直到晚上10点她才会和员工一起下班。而丈夫李钟直,在店里比较忙的时刻也会过来帮忙。记者到餐厅的时候刚好是下午3点,李钟直刚刚忙完,准备出门。
餐厅除了成都本地的客人,很大一部分,是在成都定居生活的韩国人,可能带着些许家乡的味道,他们都会长期在姜德顺的餐厅里订餐。适逢中秋、端午或者其他的一些节日,姜德顺还会打造一些地道的韩国料理,搭配成二人套餐或者四人套餐,发到韩国人在成都的微信群里,供大家选择。
除了为中秋打造的韩国料理套餐,姜德顺在端午的时候,还亲手准备了艾草米糕。姜德顺说,韩国人的端午节不吃粽子,而是要吃当季的时令植物艾草做成的米糕。韩国的米糕店,会在端午节前后,接受人们的预订,售卖艾草米糕。但在中国大部分是吃粽子的,米糕因为天气炎热,一般很少做。姜德顺便自己买点菖蒲和艾叶,趁中午饭点还没到,忙里偷闲做点艾草米糕。
除去节日的专门美食,姜德顺的韩国料理经过在成都十多年的发展,结合本地人的口味经过了不断的调整,使料理更符合大家的口味。
热心公益资助贫困生
成都很亲切 会继续生活下去
从2008年开始,姜德顺夫妇一直在坚持资助一些家境贫困的孩子。姜德顺介绍,四川省韩国人商会通过韩国领事馆资助了广元的一个中学,姜德顺夫妇以二人的名义为这个中学设立了奖学金。姜德顺说,虽然钱不多,但还是希望能鼓励、帮助一下这些学生。后来经学校介绍,认识了一个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就每月会资助她一些费用,定时给她寄去生活费。这个孩子比以前感觉开朗了很多,上次见面还主动说要抱抱姜德顺。“还有很多学生,在春节、中秋节的时候都会给我们寄贺卡,还有打电话问候我们,问现在生意好不好啊,身体怎么样啊,每次接到这种电话都会感觉很温暖。”
丈夫李钟直除了是这家韩国料理的董事长,也是四川省韩国人商会会长。李钟直说,自己十多年前刚来中国的时候成都还没有几家韩国餐厅,去吃的人也很少。现在的话,增加了很多,尤其像是韩国烤肉,已经成为很大众化的一种美食了。可能受韩国电影、电视剧的影响,大家对韩国菜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李钟直夫妇的店,到这里12年的时间,也从一家餐厅扩展到了6家。让李钟直感受很深的一个变化是,现在外籍人士在成都办理餐饮手续证件的程序已经在不断简化,外国人在成都的工作、生活越来越便利了。
对于成都这些年的发展,姜德顺哈哈笑着说:“变化非常大!有的地方我不是经常去,可能隔了一两年才去第二次,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来过这个地方,变化太快、太大了。那些高楼一下子就建起来了,非常快!”姜德顺说,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很亲切,很自在,“我们在成都还会继续生活下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实习生 武明 摄影 雷远东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韩国夫妇创业 定居成都 四川话听力90分


高铁实战演练迎接十一黄金周
改革开放40年:香港精耕国家金融“试验田”
肯尼亚国家图书馆设立中文图书阅览区
八月十八潮
世界上最贵的鞋子亮相 镶数钻石价值1700万美元
探访空客天津总装线
今年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中欧班列架起中波青少年友好交流平台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