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国新建科考船数量世界第一 性能进入第一梯队
我国新建科考船数量世界第一
研发设计引领世界发展 性能方面进入第一梯队

刘 禹 本报记者 王 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曾数次体验美国科考船作业,有一幕令他印象深刻:在投放潜、浮标时,科学家只需在控制室里喝着咖啡,就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不久后,这一幕也将在中山大学新建科考船和“雪龙2”号等科考船上实现。
记者从10月20日于上海召开的“2017海洋科学考察船技术高峰论坛”上获悉,我国新建科考船研发设计正在引领世界发展。截至今年8月,正在设计或建造的海洋科考船共约10艘,数量居世界第一,包括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中山大学新一代大型海洋综合科考船、第三艘大洋钻探船等……
向着海洋前进!2012年,我国开始组建国家海洋调查船队,科考船建设迎来高潮,截至目前,科考船数量已从19艘猛增至50艘。作为我国海洋开发装备的国家队,中船集团聚焦“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旗下的七〇八所和骨干船厂为我国的科考船队建设、实现“海洋强国梦”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本次论坛上,七〇八所还重点推出了实用型海洋综合科考船标准系列船型、高端远洋渔业综合科考船等新开发船型,引起了与会专家高度关注。
“这不只是数量的提升,我国新建的科考船在性能等方面也进入第一梯队,逐步努力引领发展”,七〇八所总工程师黄蔚说,“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科考船正在从改装到专业新建,从近海到深海、远洋、极地的进程中逐步迈进。”
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极地科考需求,“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开工建造,预计2019年1月交付使用。相比“雪龙”号,新的“雪龙2”号具有船首和船尾双向且持续的破冰能力,作业时间窗口比“雪龙”号延长约2—3个月,这意味着将实现观测过去无法观测到的一些科学现象。“‘雪龙2’号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满足最新极地规则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身为“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补充说,机舱和船体将采用智能化设计,实现全寿命检测,以提高安全和使用性能。
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3”号科考船是一艘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预计于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东方红3”号将通过装备先进的探测与实验分析等系统,以实现船基与陆基信息网络一体化。
世界第三艘大洋钻探船也正在规划中。届时,这艘船将助力揭示地震机理,查明所探部位生物圈和天然气水合物,构筑新世纪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平台,实现人类探索地幔的梦想。
而作为具备全球航行能力且能够毗邻极地冰区作业的新一代大型海洋综合科考船,中山大学科考船将装备现代化科学实验室、高性能服务器、高效操控支撑系统。除此之外,该船将作为世界一流的深远海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平台,与超级计算机一起形成强大的海洋研究支撑,助力我国未来海洋科考。
(科技日报上海10月20日电)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中国新建科考船数量世界第一


多彩迎新春
埃及展出从英国追回失窃浮雕文物
世行行长金墉将提前卸任
脱欧与时间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穆罕默德五世辞职
白宫与民主党磋商未果 美政府“停摆”继续
2019个雪人亮相冰城
合肥:红红火火庆元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