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体系正加快成型
巩固战略支撑 强化第一动力
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体系正加快成型
专家称,创新驱动发展“大文章”需做好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生态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中国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天宫、天眼、蛟龙、大飞机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为使我国顺利完成2020年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目标,专家建议,要完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围绕激发人的积极性开展工作,为科研人员创造公平、公正、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
成绩 创新驱动硕果累累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除在量子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傲人成绩外,在重大工程方面,载人航天、探月、大飞机、蛟龙、超算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我国的超算连续多年排在世界第一,不管是太湖之光,还是天河系列,都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应用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干细胞全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后成立‘三站两院一中心’科技创新平台,组建了以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专家为核心的高端科研创新团队,承担了50多个国家及省市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获得授权受理专利500多项,为公司腾飞打下坚实基础。”广东省政协委员、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创新不仅让国家和企业实力显著增强,而且让个人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和便利。“我们的许多科技成果和老百姓生活是很贴近的。比如共享单车,集成应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包括智能芯片、射频识别、位置服务、电子围栏、移动支付等。这些东西都是科技的应用。”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说。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深有感触地表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体系正加快成型,出现一批如华为、阿里巴巴、海尔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以政府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进一步成熟。”在陈劲看来,创新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项目方面发挥着领先骨干作用。另外,基于市场机制的开放创新平台不断涌现,有效整合了全球创新资源,形成了共享经济下的颠覆性创新,加快了信息化、数据科技带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统筹 发展仍需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而在十九大报告中,“创新”一词也出现了50余次,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毋庸置疑,世界各国也纷纷出台政策积极推进创新。但是,将创新的意义提高到这样的高度,则是独树一帜的。”一位长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科研人士表示。他认为,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难以做到的。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而在王志刚看来,为了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篇文章,首先要有一个顶层设计。因为现在创新已经不是科学家自己在“象牙塔”里面的事情,而是要和经济、社会、民生和国家安全紧密结合。新发展理念要求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因此,需要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体现系统性和有机性,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支撑和引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发挥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作用,着力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将极大提高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静表示。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实现重点跨越,我认为这是我们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的根本保障。”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此前向记者表示。据他介绍,长期以来,高端信息技术被西方国家所垄断。针对这种局面,国家组织了重大科技攻关专项,浪潮承担了这一“863”重大课题。经过多年努力,浪潮联合多家单位共同研制成功我国自主的32路高端容错服务器,打破了国外品牌在我国金融领域的垄断。
改革 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贯穿于创新链的各环节之中。创新需要发挥好大学、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主体责任,在实践中培养和使用人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缩短学校教育、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实践之间的距离。
近年来,我国在引进和培养人才方面投入巨大,一些部委和地区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人才项目,形成较为完备的高层次人才支持体系。然而,我国各省份人才分布不均衡,东部发达地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远远领先于中西部地区。
为此,要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性,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横向和纵向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引导人才向二、三线城市移动,保障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的稳定性。要提供多层次、广覆盖、全方位的公共就业培训和创新创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转业军人、青年农民等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
在业内专家看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政府应该紧紧依靠科技人员,主动服务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营造良好的法律、政策、文化、社会的创新环境。”王志刚直言。他透露,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时间很紧,重大的改革举措有100多项。下一步将围绕激发人的积极性开展工作,为科研人员创造公平、公正、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记者 钟源)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创新 新型 加快 国家 科技



胡塞武装宣布愿为和谈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山火肆虐后的天堂镇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六号卫星 搭载发射4颗微纳卫星
马克龙呼吁建设一个更加一体化、强大且独立的欧洲
英国首相说英欧本周内将敲定未来关系框架细节
成都大熊猫冬日卖萌
河北集装箱“水铁”联运吞吐量逾19万标箱
泰国将封锁打捞上岸的“凤凰”号以开展调查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