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古籍中日本人形象演变
日本是古代中国联系最密切的国家之一,然而受限于古代的出行条件,隋唐以前,人们对日本人的认识充满奇幻色彩,史书上对他们的描写近乎《山海经》一类的志怪小说。《三国志-东夷传》载:“女王国东渡海千余里,复有国,皆倭种。又有侏儒国在其南,人长三四尺,去女王国四千余里。又有裸国、黑齿国复在其东南。”其后的《后汉书》也载:“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日本在“白江口之战”败于唐朝后,开始心悦诚服,频繁派遣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制度,两国这才进入真正相互了解的时代。
唐人眼里的日本:日本为大与君子之风
唐代是中日文化交流具有代表性、也最密切的时期。唐人认识日本人是从遣唐使开始的。而随遣唐使被派遣往唐朝的,一般是留学生或僧人,学习的事物以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为主。过去日本与朝鲜半岛友好之时,会在朝鲜半岛北岸登陆,然后经陆路进入唐朝。7世纪中叶,新罗统一半岛大部分地区,由于新罗与日本交恶,只得改为由海路直接前往中国。《新唐书 东夷 日本》载:“新罗梗海道,更繇明、越州朝贡。”从此,距离最近的唐朝港口城市明州便成了遣唐使登陆及离港的重要口岸。

许多诗人也与遣唐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了许多赠送遣唐使的诗篇。这些作品对于了解当时日本人的形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有名的遣唐使当数奈良时代遣唐使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又名阿部仲满,汉名晁衡(又作朝衡),字巨卿。《旧唐书》记载:“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他在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留唐任多项要职,最后官至光禄大夫、御史中丞,爵至北海郡开国公。当时知名的诗人李白和王维都是他的好友。
天宝十二年(753年),晁衡因思念故国,乘船回日本。王维写了篇名诗《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送给他,序中这样评价日本:“海东日本为大,服圣人之训,有君子之风,正朔本乎夏时,衣裳同乎汉制…………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这是王维的“日本观”,也代表了唐人的“日本观”。圣人之训、君子之风、汉制衣裳等形象其实是日本人学习和模仿唐人的产物,唐代文学中的日本国和日本人形象,一定程度上算是唐人自我形象的复制或投射。
相传晁衡随船回国之时,唐朝友人在明州海边为其饯行。当时明月东升,催人离情,他望月感慨,作《在唐望月而咏》(又名《明州望月》诗)赠友。这首和歌收录于《古今和歌集》(后简称《古今集》),盛传至今。


后来,晁衡在途中遭遇风暴。李白以为好友在海难中遭逢不测,次年于悲痛中挥下七言绝句《哭晁卿衡》,抒发思念之情。不过晁衡的运气不错,船只是随风漂流到了岭南道驩州(唐属地,今属越南),又被当地的盗贼袭击,死了一百七十多人,但他与藤原清河居然奇迹般地生还。755年,他与十多名幸存者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长安城。
宋人眼里的日本:神佛之国与为佛献身
宋朝时期,官方往来虽然不如唐朝,但是民间往来和佛教传播却比隋唐时期更加频繁。日本僧侣曾多次觐见宋朝皇帝,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使节的作用,他们介绍日本的民俗风物,同时接受皇帝的赏赐与封号。太宗时,日本僧人奝然来华,受到了比遣唐使更高的礼遇。《宋史》云:“太宗召见奝然,存抚之甚,厚赐紫衣。”此外,他还被赐予宋版《大藏经》及“法济大师”号。寂照获宋真宗召见,并获赐紫衣及“圆通大师”号。成寻获宋神宗召见,并获赐紫衣、绢帛及“慈悲大师”称号等。
宋人对日本人的形象往往从日本僧侣获得。宋代文学作品中多刻画日本人一心修佛、为佛献身的精神。宋代罗大经所著的《鹤林玉露》就赞扬了日本僧人安觉刻苦修佛的精神,安觉居留中国十年,为了记诵佛经,竟不舍昼夜,使作者“其视此僧,怠有愧色。”

明州人楼钥在《天童山千佛阁记》里,记载了日本禅宗初祖千光荣西的故事,“先是日本国僧千光法师荣西者,奋发愿心欲往西域,求教外别传之宗,若有告以天台万年为可依者。航海而来,以师为归,及迁天童西亦随至居。”文治三年(1187年),荣西入宋后,先往天台山万年寺,师从临济宗黄龙派第八代虚庵怀敝禅师问道参禅。淳熙十六年(1189年)怀敝住持天童寺,荣西随侍左右。荣西在天童寺时,千佛阁建成年久,主持怀敞欲重修,但缺木料金钱,荣西知道后对怀敞说:“思报摄受之恩,糜躯所不惮,况下者乎?”因此慷慨援助,言归国后将致良材以为助。荣西回国后,经过筹集,果然派人渡海运来巨木。此事刻画了一个诚于佛教、一诺千金的日僧形象。这一事迹也作为美谈被载于当地地方志中,在《天童寺志》卷二所载楼钥撰《千佛阁记》中还说:“百围之木凡若干,挟大舶泛鲸波而至。”
宋朝时期,宁波一带多数的佛教寺院都与日本进行过交流,历史上多位日本僧人都渡海学习,将当时最新的佛教知识与文物带回国内,奠定了日本发展佛教的基础。宋人笔下的日本, 因此俨然一幅神佛之国的图景,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仙释僧道旧本僧》写道:“国中专奉神道,多祠庙,伊州有大神,或托三、五岁童子,降言祸福事,山州有贺茂明冲,亦然。”
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2009年7月18日至8月30日期间举办了“圣地宁波——日本佛教1300年之源流”展,并出版同名书籍。
日本僧侣除了向宋朝学习佛教文化,还把中国的建筑复制到了故土。1223年,日本曹洞宗祖师永平道元到中国,曾到天童寺拜谒住持如净。随侍3年,师资相契,受曹洞宗禅法、法衣以及《宝镜三昧》《五位显法》等回国。1243年,永平道元在越前(今日本福井县)开创永平寺,寺庙建筑布局几乎完全沿袭天童寺,世人号称“小天童”。

民间贸易往来也较唐时更频繁,宋人还开始认识日本的物品器具,如欧阳修的《日本刀歌》、苏轼的《鳆鱼行》、苏辙的《杨主簿日本扇》、梅尧臣的《钱君倚学士日本刀》等诗文中都 出现了日本方物,这是唐代不曾有过的。
元明人眼里的日本:蕞尔日本与狼子野心
元日战争时,日本开始攻击元朝属国高丽(元朝时期,高丽处于半独立状态,它也是元朝的征东行省)。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在华日本商人不堪庆元(宁波)统治者的侵渔行为,用携带的贸易品硫磺焚烧城内建筑泄愤。浙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分司、庆元路总管府等官衙遭焚,民舍几尽,天宁寺等寺院道观被毁。元军虽一路追击,居然以“不能敌”狼狈收场。当年史载“城郭,抄略居民”。这是日本人侵害中国本土最早的记载。此事给予元廷极大的震动,数次在朝上谈论此事。次年七月,枢密院言:“去年日本商船焚掠庆元,官军不能敌。”四年十月,枢密院又议:“庆元与日本相接,且为倭商焚毁。”
此时,丑化的日本形象也随之出现,如“蕞尔日本”,“蕞尔日本”即“小日本”,“小日本”的说法即在此时形成。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木兰花慢。题阙》词中还出现了“蕞尔倭奴”的描述:“蕞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
到了明朝中叶,朝廷腐败,海防松弛,东南沿海倭患更加严重,因而出版了许多介绍日本的书籍。浙江是受倭寇之害最严重的地区,而当时定海(今镇海)境内的岛屿等地更是被倭寇占为巢穴,成为骚扰东南沿海的基地。明代民间最早以防倭抗倭为目的的著作便是定海县城(亦是定海卫城,今镇海城区)人薛俊的《日本考略》。该书于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初刊,出版的当年就出现了因日本贡使争真伪的火并案——即明朝最严重的外交事件之一的“争贡之役”(又称宁波之乱、 宗设之乱)。

在此事件对薛俊有很大的影响,他更感到防备倭寇的必要,在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将《日本考略》再版。《日本考略》全书共17篇(略)。薛俊在《寇边略》中写道:“狼子野心,剽掠其本性也。”在《沿革略》中又说:“又其性多狙诈狠贪,往往窥伺得间则肆为寇掠,故边海复以倭寇目之,苦其来而防之密也。”他对日本人的认识已经没有了唐宋书籍中的仁慈形象,取而代之的则是“狼子野心,剽掠其本性也。”《评议略》还收录了一篇《杨文懿公与张主客论倭奴贡献书》,来痛斥倭寇惨无人道的行为:“捕得孕妇,则计其孕之男女,剔视以赌酒,荒淫秽恶,至有不可言者。吾民之少壮与其粟帛席卷而归巢穴,城野萧条,过者殒涕于是。”他还写道:“因肆奸谲,特拏舟载其方物戎器,出没海道而窥伺我,得间则张其戎器而肆侵夷,不得间则陈其方物而称朝贡。侵夷则卷民财,朝贡则瞻国赐,间有得不得,而利无不得,其计之狡如是。” 可见薛俊把日本人的形象完全等同于倭寇的言行,他眼中的日本人形象已经变得极其丑恶,不仅残忍、凶悍,而且狡诈、贪婪。
倭寇只是日本人中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所有的日本人,稍后成书的《筹海图编》的作者郑若曾对此问题则有较客观的认识,“日本之民有贫有富,如摄摩、伊势、偌左、博多,其人以商为业,其地方街巷风景宛若中华……无一人为盗。又如宫岛,人不嗜杀,人有不平事,但请神庙罚钱……富而淑者,或登贡舶,或登商舶而来。凡在寇舶,皆贫者为恶者也。”

明朝时期,国人对日本人形象的认识最终也没有形成一言堂,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尚有仁德的日本僧人形象,如王行的《思缓堂》、王恭的《赠倭僧》;文人也喜好与日僧结交。有“画圣”之称的日僧雪舟等杨来到中国后,不但能与丰坊、金湜等书画家成为至交,而且还受到过明宪宗的褒扬。


宁波籍旅日教师、研究员施凯盛老师,宁波市海曙区任天易同学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张志彪:《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本人形象》,《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2月
李晨楠:《日商焚掠庆元事件考略》,《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19期
方言:《唐宋文学作品中的日本僧侣形象》,《名作欣赏》2016年11期
编辑:杨岚
关键词:古籍中日本人形象演变 日本人形象演变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