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辟谷等养生神奇疗法遍地开花 盲目追风容易上当
养生走偏反伤身
“神奇疗法”不神奇
养生是个慢功夫,不能急功近利,不必盲目跟风,更不要轻信“神奇疗法”
“弱碱性水”“尿疗”“饥饿疗法”……时下,各种新奇的养生法,充斥着微信朋友圈,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辟谷是一种流行的养生方法。辟谷分为半辟谷和全辟谷。半辟谷是不吃主食,只吃菜;全辟谷是只喝水,不吃任何食物。5年前,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第一次辟谷,9天瘦了10多斤,体检时脂肪肝消失了。如今,他每年辟谷一次。在他看来,辟谷并不可怕,也不神秘。但是,普通人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辟谷,根据身体状况随时调整方法。
辟谷究竟有无疗效?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医学证据。丁香医生团队医生杨洋曾参加北京一个为期3天的辟谷培训班,发现了一个秘密,很多人并不是完全断食,而是偷偷地在自己房间里吃东西。这些人来辟谷,基本都是为了治病,但疗效如何,很难说清楚。
除了辟谷,各类气功班也备受青睐。很多有慢性病的老人希望不打针、不吃药,靠练气功治好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秘书长刘天君说,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身心锻炼技能。医学气功适用于多种慢性常见病的防治,也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千万不要信那些不懂气功却打着气功旗号的所谓气功大师,有的人没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反而造成“走火入魔”,轻则产生胸闷的感觉,严重的会引起身体明显不适,如晕眩、失衡等状况,还可能产生视听幻觉甚至精神失常的现象。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某种特定的养生功法,若选择不当,容易给身体带来伤害,养生不成反伤身。
63岁的重庆居民杨本禹退休后,长住在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每天,他都要去做两件事。第一件是去百魔洞的天然天坑大溶洞,呼吸负氧离子。第二件是喝百魔洞里流出的淡绿色溶岩水。杨本禹喝了这种水,一般都会拉上几天肚子,他认为是排除体内的毒素。
专家指出,决定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巴马人长寿,主要是源于自然环境和传统饮食习惯。巴马人多以玉米、豆类、白薯等谷物为主食,油料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这些都能避免过度肥胖、预防心脑血管脂肪沉淀,是老年人的营养佳品。如果仅仅靠居住在一个好环境里,吸吸氧、喝喝水,很难达到养生目的。
“看病是医生的事,养生是自己的事。”张其成认为,养生是个慢功夫,不能急功近利,不必盲目跟风,更不要轻信“神奇疗法”。
健康教育是弱项
不少人缺乏正确的医疗观和健康观,病急乱投医,很容易被各种养生疗法迷惑,最终误入歧途
几年前,复旦大学女博士于娟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在多次化疗后,她突然停止了在医院的正规治疗。每天不吃饭,只吃极少量的葡萄和芋头,希望借此“饿死癌细胞”,结果还是病逝了。
为何像于娟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依然会相信“神奇疗法”?北京中医医院感染科主任孙凤霞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而现代医学并不能包治百病,只能有限度地延长人的生命。对于不少疾病,医生也无灵丹妙药。但是,不少人缺乏正确的医疗观和健康观,病急乱投医,很容易被各种疗法所迷惑,最终误入歧途。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麟鹏认为,养生文化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在几千年饮食起居中形成的智慧。但是,不少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往往颠覆常识,追求新奇,以讹传讹,误导了公众的行为。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健康教育是一个弱项,居民的健康知识存在很多空白点。中国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认为,健康水平是一个个抽象的数据,一端是无数个体的健康状况,另一端和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息息相关。如何通过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影响到个体行为进而提升公民的健康,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挑战。他认为,我国健康教育仍未广泛开展,国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低,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未广泛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举措。建议以法律形式明确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维护和促进公民健康的责任。
养生注重个性化
人体生病就是阴阳不平衡,无法与自然相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拥有健康
张其成曾经对北京市200位长寿老人做过问卷调查,对其中50位做过深度访谈。这些老人说起长寿的秘诀,有的是吃肉,有的是吃素,有的是运动,有的是静养,有的是饮酒,有的是戒酒。尽管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顺乎自然。
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张其成认为,每人体质不同,养生的方法也不同。阳性体质的人,吃点生冷的食物没关系,而阴性体质的只能吃温热的食物。什么样的体质,就选择什么样的养生方法。养生方法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最重要的是个性化。和于术数,就是要找到适合的方法。人体生病就是阴阳不平衡,无法与自然相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拥有健康。
孙凤霞认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中医养生可归为三个方面。第一,饮食有节。即饮食要有规律,有节制。一日三餐若能按时进食,不随便吃零食,饮食习惯良好,则消化功能健旺,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第二,起居有常。起居要有规律,不能混乱。每个人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和自己的习惯,按时入睡起床。这既合乎人体生理活动需求,也有利于维护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人体的新陈代谢正常。第三,不妄作劳。劳动或者运动不能过量,也就是要适度,过犹不及。“妄作劳”是指不适当的、超出能力允许范围的劳作。只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有利于延年益寿。
“天人合一,遵循规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共处,是真正的科学养生之道。”孙凤霞说。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养生 辟谷 健康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