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感受实实在在的中国——记美国安生基金会“青年教学大使”中国行
新华社华盛顿11月9日电通讯:感受实实在在的中国——记美国安生基金会“青年教学大使”中国行
新华社记者刘晨 郭一娜
“今天,我正式22岁啦!这个生日我在中国度过。我的学生们在过去一个礼拜一直尖叫着祝我生日快乐。在这儿,我感受到了很多爱!”在9月26日的博客日记里,美国女孩希瑟·威尔逊这样写道。
作为美国安生基金会“安生中国年”项目下的一名“青年教学大使”,刚刚大学毕业的威尔逊8月底来到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实验小学教英语。她将在这里度过一年的“教书生涯”,并体验中国生活。
每周18节课,每节课35分钟,威尔逊的课程安排并不轻松。不过,这位美国“90后”乐在其中。她用视频记录下中国生活的点滴:早上花20分钟骑车到学校,警卫大叔微笑着和她打招呼;课堂上,手舞足蹈的威尔逊总能激发起孩子们的热情,让他们抛开羞涩,开口说英语;课间,孩子们教威尔逊讲中文,从数数开始,十几张小脸挤在镜头前,语音清脆。
“他们(学生)是那么有活力,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中国也和我想的不一样。”威尔逊在电话采访中告诉新华社记者。
给更多美国青年人一个机会,感受真实的中国,这正是安生基金会选拔“青年教学大使”的初衷,基金会执行主任斯蒂芬·史密斯(中文名施义天)日前在华盛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施义天介绍,“安生中国年”项目始于2013年,至今已资助超过500名美国大学毕业生到中国各地的中小学当外教,感受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国。
施义天说,入选者来自全美各地,种族、肤色和成长环境各不相同。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美式英语,更有一手的美国文化。“我记得一个‘大使’甚至在中国高中的课外活动中开了个美式橄榄球俱乐部。”
毕业于弗吉尼亚州马里蒙特大学的大男孩西奥多·贝里也是一名“青年教学大使”。与初来乍到的威尔逊不同,贝里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三年。他最初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松阳一中当英语老师,因为喜欢中国,申请多留了一年。今年则因为想体验城市生活,搬到了丽水市内。
贝里在回复记者的采访邮件里说,他喜欢自己的学生,但有时也会抱怨孩子们太闹,和美国的高中生没什么区别。
在中国生活的便利性让这位在美国城市长大的小伙子颇感意外。“在这儿,有一部手机你就能做所有的事儿。”贝里说,不论是付账还是网购,有了微信和淘宝几乎就有了一切,这在美国可做不到。
主修神学的贝里一直对不同文化的分享与体验感兴趣。他说,除了英语,他还希望引导他的中国学生欣赏自己的文化,同时也接受外来文化,并学会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
贝里说,交流最重要,无论是玩游戏、学外语还是其他方法,“只要我们交流,那些因政治产生的迷思,因媒体导致的偏见就会消失”。
近年来,中美两国的民间交流、特别是青年交流正逐步升温。今年9月底在美国举行的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上,青年交流正是一大亮点。从中美青年创客中心启动到中美中学生男篮友谊赛,再到乔治·华盛顿大学里锋芒四射的中美青年对话,无一不显示出两国青年互学互鉴、相知相交的热情。
安生基金会副主席、美籍华人张梧华对记者说,让美国青年了解中国,也许他不会成为“亲华派”,但至少会是一个“知华派”,他会向身边的亲人朋友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
贝里说,在结束中国之行后,他会回到美国继续读书,也会继续关注两国人文交流的进展。
他说,在中国的经历,让他真正体会到只有认可多样性才能拥抱世界。“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这并不能把我们分开。”(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感受实实在在的中国 青年教学大使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英国议会下院将对“脱欧”协议替代方案进行辩论
大熊猫宝宝迎新春
“中国红”海外闪烁 庆春节年味正浓
日本东京:寒冬时节赏“繁花”
故宫完成珍宝馆二期改陈 即将对公众开放
2019西安城墙新春灯会亮灯
走进第64届布鲁塞尔古董艺术博览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