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寻找一条条致富之路 在瑶山里奔跑的人
新华社南宁11月9日电 题:寻找一条条致富之路 在瑶山里奔跑的人
新华社记者农冠斌、胡佳丽
山,对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的人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里拥有世界罕见的喀斯特高峰丛深洼地景观;这里又是“被魔鬼诅咒的地方”,它被偷走了地表水和土壤,人们生存举步维艰。群山,淹没了生活在这里的近2万人,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石山中奔跑,寻找一条条脱贫致富之路。
“没走过这样的路吧?”60岁的吴守明背着双手边走边嘿嘿地笑着说。
眼前是一条盘旋于山腰、不足肩宽的小道,外侧是落差数百米的陡坡。山里除了风声,就只有我们的脚步声和呼吸声。吴守明说,这是十几年来他和羊踩出来的“致富路”,早就走惯了。
吴守明所在的七百弄乡坡社屯是一个被群峰围困的洼地,有20户人家,但人均只有几分石茬地,生活用水是常年储蓄的雨水。屯里绝大多数还是贫困户。
凭着一股不认输的倔劲儿,吴守明已经脱贫。32岁时,他被柴油机的皮带轧断两根手指,一个月后就下地建猪舍;40岁时,被一堵倒塌的墙掩埋陷入昏迷,半个月后他开始养羊;51岁时,从近8米高的房顶摔下伤及脊椎,卧床修养两年后,他决定建新房。
建房那会儿山里还不通路,他每天到4公里以外用肩挑马驮把钢筋水泥运进来,然后自己到山上找石头,自己压砖。一年过后,他建起了村里第一栋水泥楼房。
“我有手有脚的,想要什么,就靠双手去挣。”吴守明说,没有土地,就养羊养猪,小小石头缝里也能种上棵核桃树。“只要想致富,什么路都能走。”
11月,瑶山的清晨寒气逼人。记者跟着弄腾村党支部副书记蓝芳灵去农户家收购土猪。
“再过两个月,这个点出门还真要穿两件羽绒服。”蓝芳灵说着,把头盔一套,跨上摩托车,“突突”的声音打破了山里的宁静。“山路陡,弯弯绕绕多,一定要开慢点。”蓝芳灵提醒说。
蓝芳灵当天要在村里收购8头土猪,县里有人已经下了订单,在村里宰杀之后,他要把猪肉送到县里去。
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弄莫屯。“妹,今天来收猪吗”“我家的鸡养好了,有空来看看啊”“我有一批新黄豆”……碰到的每一个村民都和蓝芳灵打招呼。
2012年,蓝芳灵瞅准政府开发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的契机,申请3万元青年创业贴息贷款,开办了弄腾村第一家农家乐,同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村里的“土货”。
在蓝芳灵的带动下,目前村里的农家乐已经发展到6家,餐饮、住宿及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总额年均突破百万元。几十户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业实现了大幅增收。
在返程的路上,记者为贫困户蒙桂英捏了一把汗。他正在坡度约有50度的石山坡上为山葡萄修枝。看到来人,蒙桂英高一脚低一脚很快从石丛中走出来。
“脱贫就靠这些‘金果果’”,蒙桂英说。2013年,蒙桂英领取了政府发放的山葡萄苗,独自一个人硬是把每根50斤重的水泥杆架在了石头山上,在石头缝种上了7千多株山葡萄。
今年,蒙桂英卖出1千多斤葡萄,每斤5元。“刚开始挂果,产量不高,有游客想买5百斤,可惜没货提供,明年估计能收2千斤以上”,蒙桂英笑得合不拢嘴。
在大石山奔跑的人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改变自己的命运。七百弄所属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是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脱贫攻坚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交通不便曾是阻挠七百弄人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如今,当地政府正加大力度修建通村通屯道路。记者看到,毛细血管般的盘山公路在七百弄群山中蜿蜒,路旁的土坯房、瓦房正逐渐被新楼房取代。
“这段时间每天我都会到山上看看毛葡萄,希望明年能够有好收成。”蒙桂英说。在七百弄的大山里,蒙桂英们大多有着朴实的愿望:增加收入告别贫困,让孩子们专心读书,帮助下一代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山里 奔跑 寻找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